对解析阶巫师,同一理论会以公式和模型展示,包含维度参数、曲率计算等细节;
对创见阶以上的巫师,书页则会直接呈现最本质的法则符文,甚至预留出“空白页”,等待读者添加新的见解。
道格拉斯大巫师曾用索引槽查找“混沌初开时的第一缕法则”,永恒之书立刻展开了一卷由纯能量组成的活页,上面没有任何文字,只有一道不断变化的光流——这是因为那缕法则超越了现有语言的描述能力,书本便以最原始的能量形态呈现。当大巫师用精神力与光流共鸣时,光流中浮现出他能理解的部分信息,而对其他人来说,这卷活页始终是无法解读的光流。
“它懂得‘因材施教’。”大巫师感叹道,“真正的知识传承,不仅在于传递内容,更在于传递方式。”
活页中还隐藏着“未完成页”——这些页面是空白的,却散发着微弱的光芒,预示着某种“即将被发现的知识”。林恩在研究“多元宇宙统一模型”时,永恒之书自动生成了一张未完成页,上面只有三个问号,分别对应“物质”“能量”“意识”的终极关联。每当他在研究中取得进展,问号周围就会浮现出新的符文,慢慢向中心汇聚。
“这些空白页,是知识的‘未来时态’。”林恩凝视着那三个问号,“它们证明,宇宙中还有无数未知等待我们探索,而永恒之书,就是记录这些探索的永恒见证。”
有一次,林恩在未完成页上看到了一个模糊的“星图符文”,直觉告诉他这与某个未知位面有关。他根据符文的轮廓推演,结合永恒之书中的空间理论,最终定位到一片从未被发现的“知识位面”——那里漂浮着无数由纯粹信息组成的岛屿,每个岛屿都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。
“它不仅记录已知,还指引未知。”从知识位面返回后,林恩在星图符文旁写下这句话,字迹落下的瞬间,未完成页突然亮起,星图符文变得完整,旁边多出了一行小字:“知识的终点,是新探索的起点。”
第四章:书魂共鸣,万知同源
随着永恒之书记录的知识越来越多,林恩发现自己与书本之间产生了奇妙的“魂契”——他的智慧之光与书本的知识光流能完美共鸣,甚至能在不翻开书页的情况下,“看到”书中的内容。更神奇的是,当他陷入思维瓶颈时,书本会自动翻开相关页面,用闪烁的光纹提示他忽略的关键点。
这种共鸣,在他研究“智慧统合法则”的终极形态时达到了顶峰。当时,他试图将巫术、科学、机械、生物四大体系的核心法则融合成一个“万法本源模型”,却始终找不到连接点。深夜,当他疲惫地趴在书桌上时,永恒之书突然自动翻开,所有活页在空中展开,形成一个巨大的三维光网——四大体系的法则在光网中自动移动、碰撞、重组,最终在光网中心形成了一个旋转的“法则奇点”。
“原来如此!”林恩瞬间顿悟,四大体系并非平行关系,而是从“法则奇点”演化出的不同分支,就像一棵大树的四条主枝,源头都是同一个根系。他根据光网的启示,终于完善了万法本源模型,而永恒之书的封面,也在此时多出了一个由四大体系符文组成的奇点图案。
“书魂与你,早已不分彼此。”鲍尔看着悬浮在空中的光网,空气中弥漫着书本散发出的知识芬芳,“你的智慧在滋养它,它的记录也在反哺你的思维,你们就像两棵相互缠绕的智源树,共同生长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永恒之书的“共享性”,让它从个人的知识载体,变成了智慧学派的“核心枢纽”。林恩允许学派的巫师通过精神链接接入书本,但每个人能读取的内容,取决于自身的知识水平与道途契合度:
炼体巫师最多能读取“肉身与能量”相关的知识,书页会自动屏蔽复杂的空间理论;
元素巫师打开书本,首先看到的是“元素转化”卷,其他内容则处于半透明状态;
唯有那些追求“知识本身”的巫师,才能看到书本的全貌——但即便是林恩,也不敢说自己能读懂所有内容,因为书本的记录还在不断生长。
智慧学派的学徒们,将永恒之书称为“活的万源图书馆”。他们不再需要在堆积如山的典籍中查找资料,只需将问题通过精神力传递给书本,就能得到最精准的答案与延伸知识。一名研究“符文与代码跨语言翻译”的学徒,通过书本的引导,最终创造出能让机械傀儡理解巫术指令的“双语核心”,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。
“它不是在替代我们思考,是在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。”这名学徒在成果报告中写道,“就像登山时的拐杖,能让我们走得更稳、更远,但方向始终由我们自己决定。”
永恒之书甚至能与超脑形成“互补”。超脑擅长处理海量数据、进行逻辑推演,却缺乏对“模糊知识”的理解能力;永恒之书则能完美记录直觉、灵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