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 核心反应工段(丹炉区):
自动化丹炉: 现有MK-II型控火丹炉,负责核心的加热、融合、反应过程。未来可增加自动投料装置(基于机械臂或重力滑道+灵控阀门)。
多炉并行: 规划多个丹炉位,由一套中央控火系统(升级版PID阵盘)统一调度管理,实现多炉同时炼制不同批次或不同种类的丹药。
3. 成丹后处理工段:
丹毒快速检测单元: 部署丹毒残留检测仪,对出炉丹药进行批量抽检或全检,确保品质。
分拣包装单元: 设计基于重量、尺寸或灵光扫描的自动分拣装置,将丹药按品质分级,并自动装入对应规格的玉瓶。
4. 辅助系统:
物料传输系统: 设计传送带(可用低阶御物术阵盘驱动)或轨道小车,在各工段间流转物料篮。
中央控制系统: 未来目标,集成所有设备的监控和调度,实现全流程自动化(对应后续“灵力自动驾驶丹炉”等章节)。
看着系统模拟出的、充满几何美感和逻辑性的流水线布局图,姜逸心潮澎湃。这不再是模糊的设想,而是有了具体技术支撑的蓝图!虽然其中大部分设备都还处于概念或原型阶段,但方向已经明确!
“当前最现实、能最快提升效率的,是实现‘多炉并行’!”姜逸立刻抓住了重点。拥有多个丹炉同时开工,是突破产能瓶颈最直接的方式。
他盘点了一下自己的家当。之前赌约赢来的灵石,加上出售丹药所得,大部分都投入了研发,剩余不多。购置多个标准丹炉是一笔不小的开销。而且,丙字七号丹房虽然比之前好,空间也有限,无法容纳太多大型丹炉。
“必须开源节流,同时优化空间布局。”姜逸思索着。
节流方面,他决定自己动手改造。他前往宗门的废器阁,那里堆放着各种损坏报废的法器、丹炉等。花费了少量灵石,姜逸淘到了两个锈迹斑斑、铭文模糊、但炉体基本完好的低阶丹炉残骸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他将这两个“废炉”运回丹房,开始了艰难的修复和改造工作。清除锈迹、修补炉壁裂缝都是小事,最关键的是在内壁镀上他研发的防爆涂层,以及加装与MK-II型控火系统兼容的传感器接口和执行符箓座。
这需要精细的手工和对符阵的深刻理解。姜逸几乎不眠不休,将修复丹炉当成了一个重要的工程项目来完成。系统则辅助进行结构应力分析和涂层附着力模拟,确保改造后的丹炉安全可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