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 “人工智能丹方推演” 系统则根据观测数据,结合丹霞长老提供的碎片信息,以及“丹毒净化过滤装置”的原理,疯狂推演可能的清除或压制方法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灵枢汇总分析后,提出了几个可能的技术路径:
1. 灵波干扰屏蔽法: 研制一种特殊的灵波发生器,持续发射与魔种控制信号相逆的灵波,屏蔽其接收外部指令,使其维持在半休眠状态。优点:非侵入性,可大面积部署。缺点:可能无法根除魔种,且需持续能量供应,易被更强信号覆盖。
2. 靶向药物净化法: 研发一种能够精准识别并中和魔种灵纹结构的纳米级“净化药剂”,通过药力渗透至识海,分解魔种。优点:可能根治。缺点:研发难度极高,需极高精度的药物设计和递送系统,风险大(可能损伤宿主神识)。
3. 神识手术剥离法: 由高阶修士或特殊法器,直接进入宿主识海,以神识之力或微观灵能刃,精细剥离魔种。优点:直接有效。缺点:对施术者要求极高,极易误伤宿主,且效率低下,不适用于大规模清除。
4. (高风险)反向共鸣净化法: 利用“噬魔”反应炉转化魔气时产生的、那种特殊的净化能量波,对魔种进行定向照射,尝试以其同源能量引发魔种内部崩溃。优点:可能借力打力。缺点:极度危险!净化能量本身也含杂质,可能对宿主造成不可逆伤害,且易引发玄骨警觉。
经过激烈讨论和风险评估,行动组决定多管齐下:优先研发“灵波干扰屏蔽器”作为应急和群体防护手段;同时全力攻关“靶向净化药剂”;将“神识手术”作为最后不得已的备选方案;而“反向共鸣法”则列为最高机密的研究方向,仅进行极端条件下的理论推演和模拟实验。
第二阶段:技术验证与紧急部署。
灵波干扰屏蔽器(代号“镇魂铃”) 的研发最为迅速。科学派与符堂合作,基于“反夺舍脑波屏障”和“灵力波干扰隐形衣”的技术,很快研制出了原型机。它是一种便携式法器,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产生特定的干扰灵场。测试表明,它能有效阻断弱激活状态的魔种与外部控制信号的连接,使被控制者恢复短暂清醒。首批“镇魂铃”被秘密配发到关键区域执勤的、未被感染的弟子手中,并设置了隐蔽的触发节点,一旦发现同僚行为异常,可立即激活干扰。
靶向净化药剂(代号“破茧丹”) 的研发则困难重重。需要在“纳米机器人清炉术”的基础上,设计出能穿越血脑屏障、精准识别魔种灵纹、并释放分解药剂的微型机器人。丹堂和科学派废寝忘食,在“虚拟炼丹模拟器”中进行了数万次模拟,才初步确定了药剂配方和递送载体的可行性。但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第三阶段:秘密清除行动——“清道夫”在行动。
就在技术准备紧锣密鼓进行时,监控显示,部分被激活魔种的弟子,其行为开始出现异常迹象!有人试图擅自修改防御塔的灵路,有人向外界发送加密讯号,有人开始暗中收集易燃易爆物!
“不能再等了!”赵乾下令,“‘清道夫’行动组,按预案开始执行清除任务!优先使用‘镇魂铃’控制,若无效或情况危急,授权使用最终手段!”
一场无声的、残酷的内部清洗悄然展开。
? 一名试图破坏地脉电站灵路接口的器堂弟子,在动手前被同组的、佩戴“镇魂铃”的同伴发现并激活干扰,瞬间僵直,随后被迅速制服带离。
? 一名在丹药库房偷偷倾倒腐蚀性液体的丹堂执事,被埋伏的护法堂高手一举擒获。
? 然而,并非所有行动都如此顺利。一名被魔种深度侵蚀、已近乎完全魔化的巡山队长,在被发现时突然暴起,悍不畏死地攻击同伴,并试图引爆身上的爆炸符箓。最终,在“镇魂铃”效果不佳的情况下,带队长老含泪出手,将其当场击毙,避免了更大的损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