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5章 光是借的,路是自己点的

那陶土能在白日吸收热量,在夜晚缓慢释放。

这个念头一闪而过,但他立刻又强行按了下去。

他不能说。

直接给予的答案,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“信雨灯”。

他默默起身,走到另一处更偏僻的角落,那里堆着几块冶炼失败的废铁。

他状似无意地将铁块码放在一处阳光最容易照射到的地方。

随后,又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陶土袋子,倒出一半混有香火雷残余粉末的泥土,随意地洒在铁块周围。

做完这一切,他便回到原处,继续啃着冰冷的干粮,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。

次日清晨,一个起早的顽童无意中触碰到了那些铁块,竟发现经过一夜寒凉,铁块表面依然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微温。

这个发现让他兴奋不已,立刻叫来了同伴。

孩子们围着铁块和那些奇怪的陶土研究了半天,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们脑中成型——“蓄热灶台”。

他们将更多的陶土覆盖在铁块上,形成一个简易的土层。

白日里,阳光暴晒,黑色的铁块与陶土疯狂吸收着热量。

待到夜晚降临,辩焰草把的光芒再次亮起时,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草把靠近那温热的“灶台”。

一股持续而稳定的热流烘烤着草把,火焰燃烧的速度明显变慢,火光也愈发稳定。

小主,

经过测算,这个无意中发明的装置,竟能让一根草把的照明时间,足足延长三刻钟!

孩子们爆发出震天的欢呼。

铁头依旧蹲在远处啃着干粮,但那坚毅如铁的嘴角,却不受控制地微微扬起。

“一群蠢孩子,倒是歪打正着。”他低声咕哝着,眼中却满是赞许。

同一片月色下,北漠戍碑。

苏青竹巡视至此,看到一名负责守夜的少年,正焦急地摆弄着一堆石英碎片。

少年试图用几根坚韧的银丝草将碎片固定成特定的角度,好折射天边那轮残月的光辉,为同伴们阅读战报提供照明。

然而,月光狡黠,无论他如何调整,投射下来的光斑始终黯淡而散乱。

苏青竹体内的法力微动,旧律中记载的“凝光术式”已在指尖蓄势待发。

那是一种能瞬间将百里月华凝于一点的精妙法术,足以让这片营地亮如白昼。

但她抬起的手,却在半空中顿住了。

她想起了归墟那片熄灭的灯火,想起了阿芽那句“该我们自己调火苗了”。

最终,她散去了法力,从随身的行囊中取出一面精致小巧的铜镜。

她没有动用任何力量,只是走上前,调整着镜子的角度。

月光经由镜面反射,在地面一道天然的裂纹上投下了一道清晰笔直的光影线。

“你看,”她的声音清冷如月,“光不会听你的话,但它会回应你的姿势。”

守夜少年先是一愣,随即死死盯住那道光线和苏青竹持镜的手势,眼中瞬间爆发出顿悟的光彩。

他扔掉了手中的银丝草,激动地找来更多破碎的镜片,开始搭建一个由多面碎镜组成的、可以随时调整角度的“追月架”。

半个时辰后,当数道被精确汇聚的月光同时照亮营地中央的石桌时,整片区域亮如晨曦。

苏青竹已悄然退回阴影之中,她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,在那一页的末尾,郑重添上了一句新的感悟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