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章 肥皂与密报

书房内恢复了安静。李恪看着窗外,嘴角微微勾起。第一桶金,算是掘到了。这不仅能缓解府内的经济危机,更重要的是,证明了他那条“奇技淫巧”也能生财的路子,是可行的。这为他后续可能进行的其他“改进”,打下了基础。

然而,就在刘管事为“净垢皂”的成功而欢欣鼓舞时,皇宫大内,关于吴王府的一切,已化作细密的文字,呈送到了李世民的御案前。

两仪殿侧殿,灯烛通明。

李世民翻阅着手中那份来自百骑司(唐代皇帝直辖的侦察情报机构)的密报,脸上看不出喜怒。密报上详细记录了李恪回府后的动向:闭门书写,召见匠人管事,支取十贯钱,收购猪油柴草,小院连日烟火,以及“净垢皂”在东市的出现、成本、售价和热销情况。

甚至连李恪对刘管事说的那句“让十贯钱变成一百贯、一千贯”,都一字不落地记录在案。

“十贯钱,数日之间,获利数贯……净垢皂?”李世民放下密报,手指轻轻敲着桌面,眼中闪过一丝讶异,随即化为更深沉的思索。

他料到李恪会有所动作,却没想到动作如此之快,效果如此之显着。这“净垢皂”并非军国重器,却直指民生日用,利润丰厚得惊人。更难得的是,此子似乎深谙商贾之道,懂得技术保密和产品区分。

“看来,朕这位皇儿,梦中所得,不止是那些空泛的策论啊……”李世民低声自语。李恪在朝堂上展现的是眼界和魄力,而此刻展现的,则是将想法落地的惊人能力。这两种特质结合在一起,就显得有些非同寻常了。

他想起李恪关于“鼓励工匠,改进技艺”的提议。当时只觉是少年人不知天高地厚的妄言,如今看来,此子竟是身体力行,并且初战告捷。

“陛下,”侍立在一旁的内侍省首领太监张阿难轻声问道,“吴王殿下私下营商,虽是为弥补用度,但终究……是否有损天家颜面?是否需要奴婢……”

李世民摆了摆手,打断了他:“朕许他自行设法,君无戏言。只要他不违律法,不仗势欺人,便由他去。朕,倒想看看,他这‘净垢皂’,能掀起多大的风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