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李恪。轰开城门?这谈何容易!焉耆城门必是厚重木料包裹铁皮,甚至可能内填夯土,寻常冲车都难以撼动。
李恪迎向侯君集的目光,平静却自信:“大都护放心,恪,必竭尽全力,为大军打开通道!但我需要时间,需要大军佯攻配合,吸引守军注意,掩护我‘技战营’抵近城门。”
“好!”侯君集要的就是这句话,“你需要多少时间?如何配合?”
“两个时辰!”李恪斩钉截铁,“请大都护下令,对北门、西门发起持续猛攻,做出四面合围,重点突破北西两门的假象。东门攻势可稍缓,但需保持压力,令其不敢轻易抽调兵力。我部将趁乱潜至东门外,寻找机会,爆破城门!”
“爆破?”有将领低声疑惑。
“便是以‘伏火雷’之力,炸毁城门!”李恪解释道。
帐内响起一阵轻微的吸气声。虽然早有耳闻,但亲耳听到这位亲王要以那“妖雷”直接炸城,还是感到一阵心惊。
侯君集深深看了李恪一眼,不再多问,直接下令:“便依殿下之策!各部听令……”
攻城方略就此定下。唐军如同庞大的战争机器,开始围绕焉耆城高效运转起来。
与此同时,焉耆城内,气氛同样紧张到了极点。
王宫(原焉耆王宫,现被乙毗射匮占据)大殿内,乙毗射匮面色阴沉地听着各部首领的汇报。唐军兵临城下的速度超出了他的预期。
“可汗,唐军主力已合围,正在打造攻城器械,不日即将攻城!”
“东门外发现唐军前锋营寨,旗号是……唐国吴王李恪!”
听到“李恪”二字,乙毗射匮的眼角狠狠抽搐了一下,伊州城下的爆炸声和火光仿佛再次在他耳边眼前重现。那股源自未知的恐惧和刻骨的怨恨,瞬间攫住了他的心脏。
“李恪……”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个名字,“他竟敢来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