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子李承乾站在武将班列之前(唐制太子亦预朝会),脸色有些苍白,手指在袖中微微蜷缩。他听着满殿对李恪的赞誉,看着父皇那复杂难明的神色,心中如同打翻了五味瓶,嫉妒、恐惧、不甘交织在一起。他强挤出一丝笑容,附和道:“舅舅……长孙司空所言甚是,三弟立此大功,朝廷自当厚赏,只是需从长计议……”
魏王李泰则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,笑着对左右道:“三弟真乃我李家千里驹也!有此贤弟,实乃国家之幸!”只是那笑容背后,眼神闪烁,不知在盘算些什么。
李世民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,心中了然。他放下战报,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,朗声道:“吴王李恪,忠勇果毅,智略超群,扬我国威,安定西域,功莫大焉!朕心甚慰!”
他定了调子,先是肯定了李恪的功劳。
“传朕旨意:安西道行军大总管、吴王李恪,加授司空,仍领安西大都护,总揽西域军政,便宜行事!”
“安西都护侯君集,晋爵潞国公,赐帛千匹!”
“行军司马马周,擢升中书侍郎,仍参赞安西军事!”
“其余有功将士,着兵部、吏部从优议叙,速报朕知!”
一连串的封赏从皇帝口中说出,尤其是李恪,加授“司空”,此为三公之一,虽多为加官,荣誉性质更重,但其地位已然超然。更关键的是,依旧让他“总揽西域军政,便宜行事”,这信任和权柄,并未因功高而有丝毫削减。
“陛下圣明!”群臣躬身。
李世民目光扫过众人,最后淡淡道:“至于具体封赏细则,便依长孙司空所言,待安西详报至日,再行核定。退朝吧。”
他挥了挥手,结束了这次暗流涌动的朝会。
退朝后,李世民独自留在两仪殿,又拿起那份捷报,仔细看了许久。他的目光再次落在“论钦陵率众投降”以及后面关于整编降卒、安抚地方的描述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