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即刻核算太仓存粮,优先保障京畿与北疆军镇。同时,传朕旨意,令淮南、山南东道等未受灾邻近州府,速调粮草经漕运支援江南。告诉各州刺史,此乃救急,若有延误,朕唯他们是问!”
“臣遵旨!”
“李爱卿,”李恪又看向李积,“你所言组织军民抢修堤坝,甚合朕意。朕欲再加一条:可试行‘以工代赈’。征调灾民中的青壮参与修堤,按日发放口粮与少量工钱。如此,既可迅速集结劳力,加快工程,亦能使灾民得以存活,避免坐吃山空或滋生事端。”
“以工代赈?”李积眼中精光一闪,略一思索,便抚掌道,“陛下此策大善!一举两得!老臣附议!”
长孙无忌与房玄龄对视一眼,也微微颔首。此法前朝虽有雏形,但如新皇这般明确提出来作为主要方略,确显心思灵巧。
李恪继续道:“至于钦差人选……”他目光扫过众人,最终落在一直沉默寡言的司空李积身上,“李爱卿。”
李积一怔,出列躬身:“老臣在。”
“李爱卿戎马一生,威震天下,更能体恤民情。朕欲请你这位老臣出马,任江南道黜陟大使,总揽赈灾、河工事宜,赐便宜行事之权,协调各方。阎立德精于工事,可为副使,协理河工。”选择李积,是因他资历够老,威望足够压制地方,且他并非关陇集团核心,与江南各方牵扯较少,更能秉公办理。
李积虽年事已高,但见新君如此信任,将关乎国计民生的首件大事托付,心中亦是一热,肃然道:“老臣领旨!必不负陛下重托!”
“好!”李恪站起身,虽身着孝服,却自有凛然之气,“赈灾如救火,李爱卿可即刻准备,三日后出发。朕,在长安等着你的好消息。”
他又看向长孙无忌与房玄龄:“朝中大局,还需舅父与房相多多费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