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8章 公孙渊自立燕王,明帝沉溺享乐

西平人郭夫人受到魏明帝的宠爱,毛皇后失宠。魏明帝游览后花园,举行私宴极为欢乐。郭夫人请求邀请皇后,魏明帝不允许,还禁止左右侍从泄露此事。毛皇后知道了这事,第二天,就对魏明帝说:“陛下昨天在北园游宴,快乐吗?”魏明帝认为是左右侍从泄露了消息,一怒之下就杀死了十多人。庚辰日,赐死了毛皇后,但还是加谥号为悼。癸丑日,把她安葬在愍陵。同时,提升她的弟弟毛曾为散骑常侍。

冬季,十月,魏明帝采用高堂隆的建议,在洛阳城南的委杰山营建圜丘,并下诏说:“从前汉朝初年,承接秦朝焚书坑儒之后,搜集残缺的典籍,来完备郊祀之礼,四百多年来,废弃了禘祭之礼。曹氏世系源自有虞氏,如今在圜丘祭祀皇天上帝,以始祖虞舜配享;在方丘祭祀皇地后土,以舜的妃子伊氏配享;在南郊祭祀皇天之神,以武帝配享;在北郊祭祀皇地之神,以武宣皇后配享。”

这时,庐江主簿吕习秘密派人向吴国请求派兵,想打开城门作为内应。吴主派卫将军全琮统领前将军朱桓等人前往,到达后,事情败露,吴军撤回。

诸葛恪到丹杨后,便向四部属城的长官发布公文,命令各自保卫自己的疆界,明确建立军队编制;那些归服朝廷的平民,全部让他们聚居屯田。然后调遣将领,部署兵力在幽深险要之地,只修缮防御工事,不与山越交锋,等到他们的庄稼将要成熟时,就出兵收割,让他们连种子都留不下。旧粮已尽,新粮不收,平民又聚居屯田,几乎没有收入。于是山民饥饿困窘,逐渐出来投降。诸葛恪又下令说:“山民弃恶从善,都应当安抚慰问,把他们迁到外县,不得猜疑,不得拘捕!”臼阳县长胡伉抓到投降的山民周遗,周遗过去是个恶人,因困迫暂时投降,胡伉把他捆绑送到郡府。诸葛恪认为胡伉违反了命令,便将他斩首示众。山民听说胡伉因拘捕投降者被杀,知道官府只是想让他们出来而已,于是老幼相扶而出,一年时间里投降的人数,都和原来计划的一样。诸葛恪自己统领一万人,其余的分给众将。吴主嘉奖他的功劳,任命他为威北将军,封都乡侯,调驻庐江皖口。

这一年,魏国把长安的钟虡、骆驼、铜人、承露盘迁到洛阳。承露盘途中折断,声音传到几十里之外。铜人太重,无法运到,只好留在霸城。于是大规模开采铜矿,铸造两个铜人,号称翁仲,并排坐在司马门外。又铸造黄龙、凤凰各一个,龙高四丈,凤高三丈多,放置在内殿前。并在芳林园西北角堆起土山,让公卿百官都去搬运泥土,在山上种植松、竹、杂树、香草,捕捉山禽野兽放到里面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司徒军议掾董寻上疏劝谏说:“臣听说古代的直臣,对国家知无不言,不避死亡,所以周昌把高祖比作桀、纣,刘辅把赵后比作婢女。天生忠诚正直之人,即使面对刀砍沸水,也会勇往直前,实在是为当时的君主爱惜天下啊。建安以来,野外作战死亡的人,有的家族灭绝,即使有存活的,也只是遗孤老弱。如果现在宫室狭小,应当扩建,也应顺应时节,不耽误农务,何况是制作无益的器物!黄龙、凤凰、九龙殿、承露盘,这些都是圣明君主不会兴建的,它们的耗费是建造殿舍的三倍。陛下既然尊重群臣,让他们头戴礼帽,身穿锦绣,乘坐华丽的车子,以此与平民区别;却让他们挖地运土,弄得面目黝黑,浑身是泥,双脚沾满污泥,衣冠不整,毁坏国家的光彩来崇尚无益之物,这实在是不应该啊。孔子说:‘君主用礼仪对待臣下,臣下用忠诚侍奉君主。’没有忠诚没有礼仪,国家怎么能立足!臣知道说出这些话必死无疑,但臣自比于牛身上的一根毛,活着既然没有益处,死了又有什么损失!握笔流泪,心与世间告别。臣有八个儿子,臣死之后,就拖累陛下了!”将要上奏时,他沐浴后等待命令。魏明帝说:“董寻不怕死吗!”主管官员上奏要逮捕董寻,魏明帝却是下诏不予追究。

高堂隆上奏说:“如今的小人,喜欢谈论秦汉时期的奢靡之事来动摇陛下的圣心;求取亡国君主那种不合礼制的器物,耗费人力物力来损害德政。这不是振兴礼乐和谐、保全神明福佑的做法。”魏明帝不听。高堂隆又上书说:“从前洪水滔天二十二年,尧、舜君臣只是面向南方从容治理而已。现在没有那时的紧急情况,却让公卿大夫和奴仆一起从事劳役,让四方蛮夷听到,不会是好名声,记载在史书上,也不是美名。如今吴、蜀二贼,不只是没有土地的小寇、聚集乡邑的盗匪,而是僭越称帝,想要和中原抗衡。如果现在有人来报告说:‘孙权、刘禅都施行德政,减轻赋税,遇事咨询德高望重的贤人,凡事遵循礼度,’陛下听到这些,难道不会警惕地厌恶他们这样做,认为难以很快讨灭他们而替国家担忧吗!如果报告的人说:‘那二贼都不行正道,崇尚奢侈没有限度,役使他们的百姓,加重赋税,百姓无法忍受,怨叹之声日益加剧,’陛下听到这些,难道不会庆幸他们疲惫衰败而攻取他们不难吗!如果是这样的话,那就可以换个角度思考,事情的道理也就不远了!亡国的君主自以为不会灭亡,最终导致灭亡;贤圣的君主自以为有灭亡的危险,最终得以不灭亡。如今天下衰败,百姓没有一石粮食的储备,国家没有够一年的积蓄,外面有强大的敌人,军队驻守边境,内部大兴土木,州郡动荡不安,如果有敌寇警报,恐怕那些筑城的民工不会投身战场抵抗敌人啊。另外,将士官吏的俸禄,逐渐被削减,和过去相比,只相当于五分之一,那些休假的人又被断绝了粮食赏赐,不应该缴纳赋税的现在都要缴纳一半,这使得官府收入比过去多了一倍,而支出却比过去减少了三分之二。但财政支出,反而常常不够,征收牛肉之类的小额赋税,前后不断。反过来推想,所有这些费用,必定要用在某个地方。况且俸禄赏赐的粮食布帛,是君主用来恩惠供养官吏百姓、掌握他们生计的东西,如果现在废除,就是夺走他们的性命啊。已经给予他们又夺走,这是产生怨恨的根源。”魏明帝看了奏疏,便对中书监、中书令说:“看了高堂隆的这篇奏疏,让我感到恐惧啊!”

尚书卫觊上奏说:“如今议论的人大多喜欢说悦耳的话:谈论政治,就把陛下比作尧、舜;谈论征伐,就把吴、蜀二贼比作狸鼠。臣认为不是这样。四海之内,分为三个国家,众士人施展力量,各自为自己的君主效力,这和战国时期六国分治没有什么不同。如今千里之内没有人烟,幸存的百姓困苦不堪。陛下如果不加以留意,国家将会衰败,难以重新振兴。武皇帝时期,后宫饮食不过一种肉菜,衣服不用锦绣,褥垫不加装饰,器物不上红漆,因此能够平定天下,留下福泽给子孙,这些都是陛下所看到的。当今的要务,应该君臣上下,核算府库储备,量入为出,还恐怕不够;却不停地大兴土木,奢侈之风日益盛行,国库日益枯竭。从前汉武帝相信神仙之道,说应当取得云外的露水来和玉屑一起服用,所以设立仙掌承接高空的露水,陛下圣明,常常嘲笑这种做法。汉武帝对露水有需求尚且被非议,陛下对露水没有需求却空设承接露水的装置,对爱好没有益处却耗费功夫,实在是圣明的思虑所应该裁断制止的。”

当时有诏书规定,要收回已经嫁给官吏百姓为妻的士家女子,让她们再嫁给士兵,允许用奴仆来赎身,又挑选其中容貌美丽的送入后宫。太子舍人沛国人张茂上书劝谏说:“陛下是上天的儿子,百姓官吏也是陛下的子民,如今夺取那边的人来给这边的人,这和夺取哥哥的妻子送给弟弟没有区别,对于父母的恩情来说是偏私的。另外,诏书允许用年龄、容貌与妻子相当的奴仆来代替,所以富人就倾家荡产,穷人就借贷,高价购买奴仆来赎回自己的妻子。官府以配给士兵为名,实际上却把美貌的送入后宫,把丑陋的才嫁给士兵。得到妻子的人未必欢喜,而失去妻子的人必定忧愁,有的穷困,有的愁苦,都不得志。君主拥有天下却不能得到百姓的欢心,很少有不危险的。况且军队在外几十万人,一天的费用不只千金,倾尽天下的财物来供给这项开支,还恐怕不够,何况还有后宫中额外的、没有登记的宫女。皇后外戚之家,赏赐没有节制,朝廷内外相互援引,花费相当于军队的一半。从前汉武帝挖地造海,堆土为山,全靠当时天下统一,没有人敢与他抗衡。自从天下衰败混乱以来,四五十年间,战马不离鞍,士兵不解甲,强大的敌人就在边境,企图危害魏室。陛下不兢兢业业,想着崇尚节俭,却致力于奢靡,中尚方制作玩赏的器物,后园建造承露盘,这确实能让耳目感到愉悦,然而这也足以助长敌人的野心啊!可惜啊,舍弃尧、舜的节俭而做汉武帝的奢侈之事,臣私下认为陛下不应这样做。”可惜魏明帝不听。

小主,

这时,高堂隆病重,口述上疏说:“曾子有句话说:‘人将要死的时候,他的话是善意的。’臣的病日益加重,没有好转的迹象,常常担心突然去世,忠诚之心不能彰显,臣的赤诚之心,希望陛下稍加阅览!臣观察夏、商、周三代拥有天下,圣贤相继,历经数百年,每一寸土地都是他们的,每一个百姓都是他们的臣民。然而夏桀、商纣之类的君主,放纵私欲,皇天震怒,国家变成废墟,纣的头被挂在白旗上,桀被放逐到鸣条,天子的尊位,被商汤、周武王拥有。难道他们是外人吗?他们都是圣明君主的后代啊。黄初年间,上天显示警戒,有奇异的鸟,在燕巢中生长,嘴爪胸部都是红色,这是魏室的大怪事。应当防备朝廷内部有像鹰一样飞扬跋扈的大臣。可以选拔诸王,让他们统治封国、掌管军队,像棋子一样分布各处,镇守安抚京城地区,辅佐帝室。皇天没有亲疏,只辅助有德行的人。百姓歌颂德政,国家就会延续长久;百姓有怨叹,上天就会停止授命而传给有能力的人。由此看来,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,不只是陛下的天下啊!”魏明帝亲手写诏书深切慰劳他。不久,高堂隆去世。

对此,陈寿评论说:高堂隆学业精深,立志匡正君主,借着天象变异陈述警戒,言辞恳切真诚,真是忠诚啊!至于他一定要更改历法,让魏以虞为祖,这就是所说的用意超过了常理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