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4章 魏帝被废与淮南二叛

司马师又派使者向太后索要印玺绶带。太后说:“彭城王是我的小叔,如今立他为帝,我该去哪里!况且明皇帝难道要断绝后嗣吗?高贵乡公是文皇帝的长孙,明皇帝弟弟的儿子。按照礼制,小宗有后代可以继承大宗,你们详细商议一下这件事。”丁丑日,司马师再次召集群臣,把太后的命令给他们看,于是决定到元城迎接高贵乡公曹髦。曹髦是东海定王曹霖的儿子,当时十四岁,派太常王肃持符节去迎接他。司马师又派人去索要印玺绶带,太后说:“我见过高贵乡公,小时候就认识他,我要亲手把印玺绶带交给她。”冬季,十月,己丑日,高贵乡公到达玄武馆,群臣上奏请求让他住在前殿,曹髦因为那是先帝的旧处,就回避到西厢;群臣又请求用天子的仪仗迎接他,但他没有听从。庚寅日,曹髦进入洛阳,群臣在西掖门南迎接拜见,他下车答拜,司仪官说:“按礼仪不必答拜。”曹髦说:“我也是臣子。”于是答拜。到止车门下车,身边的人说:“按旧例可以乘车入宫。”曹髦说:“我是被皇太后征召来的,不知道要做什么。”于是步行到太极东堂,拜见太后。当天,就在太极前殿即皇帝位,陪同的百官都很高兴。随后实行大赦,改换年号。又在河内为齐王修筑宫殿。

这时,蜀汉的姜维从狄道进军,攻取了河间、临洮。魏国将军徐质与他交战,杀死了蜀汉的荡寇将军张嶷,蜀汉军队于是撤退。

当初,扬州刺史文钦,勇猛果敢超过常人,曹爽因为同乡的缘故非常喜爱他。文钦依仗曹爽的势力,常常对人傲慢无礼。等到曹爽被诛杀,文钦内心已经感到恐惧万分,加上他喜欢虚报斩杀敌人的数量来求取功劳赏赐,司马师又常常压制他,因此文钦心怀怨恨。镇东将军毋丘俭一向和夏侯玄、李丰关系友好,夏侯玄等人死后,毋丘俭自己也感到不安,于是用计谋厚待文钦。毋丘俭的儿子、治书侍御史毋丘甸对毋丘俭说:“父亲肩负一方重任,国家将要倾覆却安然自得地防守,将会受到天下人的责备啊!”毋丘俭认为他说得对。

公元255年

春季,正月,毋丘俭、文钦假传太后诏书,在寿春起兵,并向各州郡发布檄文,讨伐司马师。又上表说:“相国司马懿忠诚正直,对国家有大功,应当宽恕他的后代,请废黜司马师,让他以侯爵身份回家,由他的弟弟司马昭接替他的职位。太尉司马孚忠诚孝顺、谨慎小心,护军司马望忠诚公正、尽心国事,都应当受到亲近和宠信,授予重要职位。”司马望是司马孚的儿子。毋丘俭又派使者邀请镇南将军诸葛诞,诸葛诞斩杀了他的使者。毋丘俭、文钦率领五六万军队渡过淮河,向西推进到项县;毋丘俭坚守城池,让文钦在外担任游击部队。

对此,司马师向河南尹王肃询问计策,王肃说:“从前关羽在汉水边俘虏于禁,有向北争夺天下的志向,后来孙权袭取了他将士的家属,关羽的军队一下子就瓦解了。如今淮南将士的父母妻子都在中原地区,只要急速前往抵御保卫,使他们不能前进,他们必定会出现像关羽军队那样土崩瓦解的形势。”当时司马师刚割掉眼上的肿瘤,伤口很严重,有人认为大将军不应亲自出征,不如派太尉司马孚去抵抗。只有王肃和尚书傅嘏、中书侍郎钟会劝司马师亲自去,司马师犹豫不决。傅嘏说:“淮、楚地区的士兵强劲,而毋丘俭等人依仗力量远道来战,他们的锋芒不容易抵挡。如果众将领作战有胜有负,大势一旦失去,那么您的事情就失败了。”司马师猛然起身说:“我请求抱病乘车东征。”戊午日,司马师率领朝廷内外的各路军队讨伐毋丘俭、文钦,并任命弟弟司马昭兼任中领军,留守洛阳,召集各地军队在陈县、许县会合。

小主,

司马师向光禄勋郑袤询问计策,郑袤说:“毋丘俭喜欢谋划却不通晓事情的实际情况,文钦勇猛却没有谋略。如今大军出其不意,江、淮地区的士兵,精锐却不能持久,应当深挖壕沟、高筑营垒来挫伤他们的锐气,这是周亚夫用过的妙计。”司马师称赞这个计策很好。

司马师任命荆州刺史王基为行监军,假节,统领许昌的军队。王基对司马师说:“淮南的叛乱,不是官吏百姓想要作乱,而是毋丘俭等人欺骗诱惑、逼迫威胁,他们害怕眼前的杀戮,所以才暂时聚集在一起。如果大军一到,他们必定会土崩瓦解,毋丘俭、文钦的首级用不了一个早上就会送到军营门口。”司马师采纳了他的建议。任命王基为前军,不久又命令王基停止前进。王基认为:“毋丘俭等人率领全军足以深入,却长时间不前进,这是他们的欺诈伪装已经暴露,众人心里疑虑沮丧的缘故。如今不显示兵威来符合百姓的期望,却停军高垒,好像畏惧怯懦,这不是用兵的态势。如果毋丘俭、文钦抢掠百姓来扩充自己,又有州郡士兵的家属被叛贼抓获,就会更加心怀叛离,被毋丘俭等人逼迫威胁的人,自认为罪行严重,不敢再回来,这是把军队安置在无用之地而成为滋生奸邪的根源,要是吴国敌人趁机来攻,那么淮南就不再属于国家了,谯、沛、汝、豫等地也会危险不安,这是计策的大失误。军队应当迅速前进占据南顿,南顿有大粮仓,估计足够军队食用四十天。保住坚固的城池,凭借积存的粮食,先发制人夺取敌人的军心,这是平定叛贼的关键。”王基多次请求,司马师才同意,进军占据隐水。

闰月,甲申日,司马师驻军在隐桥,毋丘俭的将领史招、李续相继前来投降。王基又对司马师说:“用兵只听说过笨拙的速决,没见过巧妙的持久。如今外面有强大的敌人,内部有叛乱的大臣,如果不及时决断,那么事情的深浅就不可预测了。议论的人大多说将军稳重。将军稳重是对的;但停军不进就错了。稳重,不是指不前进,而是指前进后不可侵犯。如今据守壁垒来积蓄物资帮助敌人,反而要从远方运输军粮,这太不合理了。”司马师还是没有同意。王基说:“将领在军中,君主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。敌人得到对他们有利,我们得到对我们也有利,这就是争夺的要地,南顿就是这样的地方。”于是就自行进军占据南顿,毋丘俭等人从项县也想前往争夺,出发十多里,听说王基已经先到,就又退回保守项县。

癸未日,征西将军郭淮去世,魏国任命雍州刺史陈泰接替他的职位。

吴国丞相孙峻率领骠骑将军吕据、左将军会稽人留赞袭击寿春,司马师命令各军都深挖壕沟、高筑营垒,以等待东部军队的集结。众将领请求进军攻打项县,司马师说:“各位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。淮南的将士本来没有反叛之心,毋丘俭、文钦劝说引诱他们起事,认为远近一定会响应;但事情发生后,淮北地区不服从,史招、李续先后投降,内部不和、外部反叛,他们自己知道必定失败。被困的野兽尚且想搏斗,更何况是人呢,速战更合他们的心意。虽然说必定能攻克,但伤亡也会很多。况且毋丘俭等人欺骗将士,诡计多端,稍作持久对峙,他们的诈情自然会暴露,这是不战而胜的办法。”于是派诸葛诞统领豫州各军,从安风向寿春进军;征东将军胡遵统领青州、徐州各军从谯、宋之间出兵,断绝叛军的归路;司马师驻扎在汝阳。毋丘俭、文钦进不能战,退又怕寿春被袭击,一时间无计可施。淮南将士的家都在北方,导致军心涣散,投降的人接连不断,只有淮南新归附的农民还在为他们效力。

毋丘俭刚起事时,便派快马带信到兖州,兖州刺史邓艾斩杀了使者,率领一万多人马,日夜兼程前进,先奔赴乐嘉城,修建浮桥等待司马师。毋丘俭派文钦领兵袭击乐嘉城。司马师从汝阳秘密出兵到乐嘉城与邓艾会合,文钦突然看到大军,惊愕得不知该怎么办。文钦的儿子文鸯,十八岁,勇猛过人,对文钦说:“趁他们还没安定,攻打他们,可以打败他们。”于是兵分两队,夜里夹攻司马师的军队。文鸯率领壮士先到,击鼓呐喊,军中震动混乱。司马师十分惊恐,他那只患病的眼睛突出,怕众人知道,把被子都咬破了。文钦误了约定的时间没有接应,等到天亮,文鸯见对方兵力强盛,就领兵退回。司马师对众将领说:“叛贼逃走了,可以追击他们!”众将领说:“文钦父子骁勇凶猛,没有受挫,何苦要逃走?”司马师说:“打仗靠的是一鼓作气,再而衰。文鸯击鼓呐喊却没有接应,势头已经受挫,不逃走还等什么!”文钦将要领兵向东撤退,文鸯说:“不先挫败他们的气势,无法顺利撤退。”于是和十多名骁骑冲击敌阵,所向披靡,才领兵退去。随后,司马师派左长史司马班率领八千骁将从两翼追击,文鸯单枪匹马冲入数千名骑兵中,每次都杀伤一百多人,才冲出来,这样反复六七次,吓得追击的骑兵没人敢逼近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