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章 统战之战(三)

九两金 是我老猫啊 3535 字 2天前

临近海湾的一片新辟坡地上,竹质的脚手架林立,号子声与锯木的声音交织,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已初具轮廓。

这里,便是正在兴建的香港华人医院与附属医学院。

陈九站在工地外围一处稍高的土坡上,双手背在身后,凝视着下方热火朝天的景象。

他穿着一身藏青色长衫,外罩一件黑色马褂,几个护卫远远地站在外围。

这座医院的筹建,倾注了总会上下无数心血,是他在洋人主导的香港,为万千华人争一口“病有所医”之气的象征。

轻微的脚步声自身后传来,

“九哥,”

“风大了,站了快半个时辰了。”

陈九伸出手,向后探去,一只微凉而柔软的手便自然地放在了他的掌心。

林怀舟走到他身侧,岁月待她宽厚,并未在她娟秀的脸上留下太多痕迹,但那双沉静如秋水的眸子里,却总蕴着一段挥之不去的轻愁,那是过早经历世事变故留下的印记。

“按这个进度,明年开春,医院的主体就能落成。医学院那边,图纸也最终定稿了。格洛弗先生从伦敦带来了最新的医学书籍,几位愿意授课的洋人医生也已经初步接洽……”

“你不必关注这些琐事,有我在香港。你的身子也不是铁打的。”

林怀舟轻声打断他,她怨恨陈九伤重时的隐瞒,怨恨他四处奔波,相聚时日无多,却也同样心痛,怜惜。

“这几日,你夜里总睡不踏实,咳嗽也多了。我已让阿娣炖了川贝雪梨,回去要记得喝。”

陈九怔了一下,紧了紧握着她的手,笑道:“不妨事。想我辈华人,在此地终将有一座属于自己的、不逊于洋人的医馆学府,总是要畅快许多。”

林怀舟轻轻叹了口气,知道在医院这件事上劝不动他。

她沉默片刻,海风吹拂着她的发丝,目光掠过繁忙的港口,似乎要望向那更遥远的南方。犹豫再三,她还是将压在心头许久的问题问出了口:

“…苏门答腊和兰芳那边……现今情形如何了?”

“我听闻,荷兰人在苏门答腊增兵了,愈发惨烈。我们暗中输送银钱、军火,屡开兵事,万一……万一事机不密,被港英政府或者荷兰人拿住把柄,岂不是要将总会,将你,都拖入万劫不复之危局?”

这番话,她思虑已久。

婆罗洲与苏门答腊的丛林河道间,硝烟正浓。

他没有立刻回答,仿佛在斟酌词句,又像是在积蓄某种力量。良久,他才缓缓开口,

“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,善始者不必善终。虽然,必有攘臂而起,持竿而呼者,则响应者众矣。夫斗之者,为利也;赴之者,为名也。今吾辈示之以大义,明其为华胄存亡、为子孙膏壤而战,则知者不惑,勇者不惧,

虽千万人,吾辈亦往矣。”

“事端开启,或许源于利益争夺(斗之者),或许为了扬名立万(赴之者)。这都不要紧。紧要的是,我们开启战事,要让所有在南洋的、乃至天下的华人同胞都明白,我们今日之所为,并非仅仅为了几座锡矿、几条商路,而是为了我华胄之存续,为了子孙后代能在那里拥有一片安身立命的膏腴之地!

只要敢战,能战,这杆旗帜立起来,自会有响应之人。”

“南洋的统治阶级是荷兰人也好,英国人也好,终究是华人和土着人开辟的土壤,”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总要有人率先振臂高呼,只要旗帜鲜明,目标崇高,自然应者云集。

“……我明白了。”

林怀舟垂下眼帘,

她不是不识大体的女子,否则也不会多年来默默支持丈夫所做的一切。

只是,作为妻子,那份对丈夫安危的担忧,如同细密的丝线,缠绕在心间,无法轻易割断。她轻轻抽回被陈九握住的手,拢了拢被风吹散的鬓发,

陈九敏锐地察觉到了她情绪的细微变化。

他看着妻子沉静的侧脸,那眉宇间化不开的轻愁,似乎并不仅仅源于对眼前战事的忧虑。他忽然想起一事,语气放缓,带着探询:

“怀舟,前日广州又来信了,说是老宅修缮,族中祭祖,希望你我都能回去一趟。你……为何不想回去?我记得,你自定下婚事后离府,便再未踏足过广州城。”

父亲……广州府通判……咸丰七年……

那些被她深埋心底、不愿触碰的记忆碎片,如同潮水般汹涌而至。

她仿佛又看到了那个火光冲天的夜晚,广州城在炮火中呻吟。那时她还只是天真的少女,躲在母亲怀里,听着外面震耳欲聋的洋炮声,以及人们惊恐的哭喊。

身为广州府通判的父亲,奉命固守,最终殒命于洋人的炮火之下。父亲的尸体被拾回来时,几乎不成人形。母亲悲痛过度,不久也撒手人寰。原本和睦的官宦之家,顷刻崩塌。

她成了孤女,被送回庞大的族中寄养。那些往日里和颜悦色的叔伯婶娘,脸色瞬间变得冰冷。

她成了吃白食的累赘,住的是最偏僻潮湿的耳房,穿的是堂姐妹们淘汰下的旧衣,动辄得咎,冷眼与苛责如同家常便饭。族中唯一待她稍好的,是那位常年卧病、不大管事的祖母,但也无力改变她的处境。

“克父克母”、“丧门星”……那些话语时常传入她的耳朵,却只能装作没听见。

她张了张嘴,想对陈九诉说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,但千言万语堵在胸口,最终,化作了一声极轻极缓的叹息。

“九哥,我记忆里早就没那个家了。”

夜风渐起,带着凉意。

远处的工地上,工人们陆续收工,喧嚣渐渐平息,只剩下海浪不知疲倦地拍打着堤岸,发出永恒而沉浑的节奏。

陈九攥着林怀舟的手,两人并肩立在渐浓的夜色里,像两棵相互依偎的树。

“我们要个孩子吧…..”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香港,6月,

陈九和陈秉章立于蒸汽轮船的甲板上,陈秉章面露愁容,手中紧握一份南洋重要人物的名单,足有一百多人。

这是香港华人总会耗时两年,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整理的机密档案,列满了南洋华商、洪门堂口首领、甲必丹的名字与背景。

一连串的人名皆是南洋响当当的人物。

其中,不少人的身份重合,不仅是大华商,还是洪门大佬,也是洋人任命的“甲必丹”。

档案里的甲必丹多达16位,洪门堂口更是有八十六之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