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军主力在子文的指挥下,不再像上次那样分兵,而是集中力量,猛攻栾枝设置在伊洛地区的几处关键营垒。楚军兵力雄厚,器械精良,攻势一波猛过一波。栾枝虽竭力抵抗,但兵力悬殊,防线不断被压缩。
更糟糕的是郑国的消息。郑穆公在楚军巨大的压力下,本就脆弱的意志再次动摇。虽然收到了晋国要求死守的命令,但朝中亲楚派大臣不断鼓噪,描绘楚军破城后的惨状,以及投降后可能获得的“宽恕”。新郑城内,人心惶惶,投降的论调再次甚嚣尘上。
栾枝站在望楼上,看着远处楚军连绵的营寨和不断升起的攻城硝烟,眉头紧锁。他知道,仅凭他手中的兵力,想要长时间挡住子文的主力,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。而新郑,更像是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。赵盾主力西调的决定,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,也让他对晋国霸业的未来,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。
就在晋国陷入两面苦战之际,东南的吴国,迎来了决定国运的时刻。
伍子胥三顾茅庐,以极大的诚意和吴王阖闾富国强兵的决心,终于打动了那位隐居的兵法大家。一位自称“孙武”的布衣之士,随着伍子胥,走出了山林,来到了吴王阖闾的面前。
孙武其貌不扬,但目光深邃如海,仿佛能洞悉世间一切兵戈诡道。他没有过多的寒暄,直接向阖闾献上了自己所着的十三篇兵法,并当场以宫娥演练阵型,证明了其理论的惊世骇俗。
阖闾阅罢兵法,又见其演练,惊为天人,立刻拜孙武为将军,委托其全权负责吴国军队的改革与训练。吴国的军事力量,在这位兵圣的指导下,开始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。
而越国,允常派出的细作,也成功将吴国得到“隐士兵法大家”的消息传回。允常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。
“吴国得此大贤,如虎添翼。”允常对太子凝重道,“我越国必须加快步伐。传令秘密营地,训练再加紧!同时,设法探查那位兵法大家的底细和吴军改革的细节。知己知彼,方能寻得破绽。”
越国的短刃,在黑暗中磨砺得更加锋利,等待着那个一击必杀的机会。
晋国东西两线烽火连天,霸业摇摇欲坠;东南吴国得遇神助,即将化龙腾空;而越国则如影随形,伺机而动。天下的棋局,因晋国这场突如其来的两面战争,而进入了最激烈、最残酷的中盘搏杀。山雨,已不再是欲来,而是轰然降临,席卷天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