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8章 血色秋原(公元前625年 深秋)

就在西线捷报尚未传回绛都之际,一个噩耗却以更快的速度,如同冰锥般刺穿了晋国君臣的心脏——南线栾枝急报:郑国,投降了!

在楚令尹子文强大的军事压力和内部亲楚势力的不断鼓噪下,郑穆公最终未能坚持到晋国援军的到来(或者说,他等来的只是晋国主力西调的消息)。在楚军猛攻新郑十余日,城墙多处崩塌,守军濒临崩溃之际,郑穆公开城投降。

楚军兵不血刃进入新郑。子文并未过分羞辱郑穆公,反而以礼相待,但要求郑国与晋国断绝盟约,重新尊奉楚国为盟主,并派出军队,随同楚军一起,进攻仍忠于晋国的城池。

郑国的倒戈,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。消息传出,中原震动。原本就摇摆不定的宋、卫等国,态度顿时变得更加暧昧。陈、蔡等楚之附庸,则气焰更炽。晋国经营多年的中原同盟体系,出现了致命的裂痕。

栾枝的军队,在失去郑国屏障后,直面楚军与郑军的前后夹击,处境极其危险。他不得不放弃伊洛地区的部分营垒,收缩防线,退保更为险要的城邑,苦苦支撑,等待来自国内的指令,或者……奇迹。

南线的崩溃,让赵盾在西线的胜利显得黯然失色,甚至蒙上了一层战略失败的阴影。

与北方血雨腥风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东南吴国蒸蒸日上的气象。

吴王阖闾将一座偏僻的军营完全交给了孙武。校场之上,三万吴军将士肃立,鸦雀无声。孙武高坐指挥台,面无表情。他下令将宫中一百八十名美女分为两队,以吴王宠姬为队长,进行阵型演练。

起初,宫女们只觉得好玩,嬉笑不止,队形混乱。孙武三令五申之后,依旧如此。他脸色一沉,下令将两名担任队长的宠姬依军法处斩!

吴王阖闾在高台上看得大惊,连忙派人求情:“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!寡人非此二姬,食不甘味,愿勿斩也!”

孙武却肃然回答:“臣既已受命为将,将在军,君命有所不受!” 坚持斩杀了二姬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