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的聚光灯,在这一年春天,骤然聚焦于吴越边境那片名为“槜李”的狭小地域。一边是志在必得、挟雷霆万钧之势的复仇之师,一边是退无可退、怀必死之念的守土之军。这场战役,不仅关乎两国存亡,更将深刻搅动整个天下的棋局。
吴王阖闾亲乘艨艟巨舰,立于船头,身后是伍子胥、伯嚭以及吴国几乎全部的精锐将领。舟师蔽江,战车如云,步卒如林,军容之盛,气势之雄,仿佛要将整个越国碾为齑粉。旌旗在春风中猎猎作响,却带着铁锈与血腥的气息。
“勾践小儿,寡人亲至,还不速来受死!”阖闾望着越来越近的越国海岸线,志得意满。他仿佛已经看到会稽山在吴军铁蹄下颤抖,越国宗庙在烈火中化为灰烬。
伍子胥一身戎装,面色冷峻如铁,目光死死盯着前方。他毕生的夙愿,家族的仇恨,都将在此一战了结。他仔细审视着前方斥候回报的地形图,槜李地势狭窄,不利于大军全面展开,但他对吴军的战斗力有着绝对的自信。“大王,越人必据险以守。臣请率先锋,强攻其垒,挫其锐气!”
伯嚭在一旁附和:“伍相国勇不可当,必能旗开得胜。” 他心中却暗自盘算着越国使者承诺的“重利”,思忖着如何在战后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好处,以及如何利用此战进一步打击伍子胥的威望。
吴军如同黑色的潮水,在槜李以北登陆,迅速展开,构筑营垒,与早已严阵以待的越军隔着一片丘陵与沼泽对峙。战云,瞬间笼罩了这片土地。
范蠡亲自指挥越军防线。他充分利用槜李的复杂地形,依山势构筑壁垒,在沼泽中预设陷阱,将有限的兵力部署在几个关键的支撑点上。越军士卒皆知此战关乎国族存亡,人人面带决绝,眼神中燃烧着与敌偕亡的火焰。
吴军先锋在伍子胥的指挥下,发起了第一波猛攻。吴军甲坚刃利,训练有素,如同巨大的攻城锤,狠狠砸向越军阵地。箭矢如蝗,巨石翻滚,双方的呐喊与惨叫声瞬间撕裂了天空。
越军凭借地利,拼死抵抗。他们从壁垒后射出密集的箭雨,将试图通过沼泽的吴军士卒射成刺猬,用长戈将攀爬而上的吴军甲士捅落。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,每一寸土地的争夺都伴随着大量的伤亡。鲜血染红了丘陵上的泥土,渗入下方的沼泽,引得乌鸦在空中盘旋聒噪。
吴军攻势虽猛,但在越军顽强的抵抗和地形的限制下,进展缓慢,伤亡远超预期。伍子胥亲临前线督战,脸色愈发阴沉。他没想到越军的抵抗意志如此坚决,战斗力也比预想中强得多。
连续数日的强攻未能突破越军防线,吴军士气受挫,士卒疲惫。勾践与范蠡登高观察,见吴军阵型虽依旧严整,但前锋已显疲态。
“时机将至。”范蠡沉声道,“吴军久攻不下,其锋已钝。需行险招,方可破局。”
勾践目光冰冷:“何计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