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 第3节2 谙(谙)ān,“江南好,风景旧曾谙”

二、翻译

江南的景色多么美好啊,如画的风景我过去就曾十分熟悉。

太阳从江面升起,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还要红艳;春天到来时,碧绿的江水仿佛胜过了蓝草的颜色。

这样令人陶醉的景色,怎能让我不常常怀念江南呢?

三、创作背景

这首词写于唐文宗开成三年(838年),当时白居易已经67岁,在洛阳担任太子少傅的闲职。

他早已远离了政治中心,晚年生活闲适但也充满对往昔的追忆。白居易的青年时期曾因避乱在苏、杭一带生活。中年后,他先后出任杭州刺史(822-824年)和苏州刺史(825年)。在任期间,他勤于政事,疏浚河道,修筑湖堤,深受当地百姓爱戴。同时,他也深深地陶醉于江南秀丽的山山水水。

江南的岁月,是他人生中一段非常惬意和有所作为的时光。晚年回到北方后,他对江南的思念与日俱增。于是,他写下了这三首《忆江南》,将最美的江南春色和最深的怀念,浓缩在了这短短的的词句中。这是他对青春、对事业、对美好河山的一次深情回望。

四、作者介绍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是唐代继李白、杜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。

· 文学主张:他倡导“新乐府运动”,提出“文章合为时而着,歌诗合为事而作”的创作理念,强调诗歌要反映社会现实,关心民间疾苦。

· 诗歌风格:他的诗歌风格以通俗平易、语言优美而着称,相传他写诗后常读给老妇人听,直至对方听懂为止。因此,他的作品流传极广,“自长安抵江西,三四千里,凡乡校、佛寺、逆旅、行舟之中,往往有题仆诗者”。

· 代表作:除《忆江南》外,还有长篇叙事诗《长恨歌》、《琵琶行》,以及讽喻诗《卖炭翁》、《秦中吟》等。

五、思想内涵与现实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