韽ān,声音微弱。《周礼·春官·典同》:“微声盦。”(微:指微小的钟。)
通过对《周礼·春官·典同》中“微声韽”的解读,我们不仅能窥见中国古代精湛的音律科学与深厚的礼乐文化,更能从中汲取对现代生活的深刻启示。
《周礼·春官·典同》“微声韽”解析与现代启示
原文与注释
“微声韽”一语出自《周礼·春官·典同》,描述了古代乐器制作中声音过小、微弱难辨的缺陷状态。
· 原文:《周礼·春官·典同》:“凡声,高声?,正声缓,下声肆,陂声散,险声敛,达声赢,微声韽,回声衍,侈声笮,弇声郁,薄声甄,厚声石。”
· 注释:
· 微声:指乐器发出的声音过于微弱、细小。
· 韽(ān):原指声音低沉微弱、模糊难辨;这里描述的是钟体过小或制作不当导致的声音问题。
· 翻译:典同掌管六律、六同的和谐,以辨别天地、四方、阴阳的声音,用来调整各种乐器的声音。……如果钟体过小,发出的声音就会过于微弱、模糊不清。
作品与作者
《周礼》简介
· 成书背景:《周礼》又称《周官》,是儒家重要经典,记载周代职官制度与典章制度。西汉河间献王刘德从民间征集,经刘歆整理更名为《周礼》。
· 内容结构:全书按天、地、春、夏、秋、冬六官为纲,分述治国体系。
· 春官宗伯:主管礼乐祭祀,其中典同负责乐器的声音校准与律制和谐,体现周代对音乐在政治社会中作用的重视。
作者争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