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 相摎:互相缠绕、纠结。“摎”意为绞结。
· 现代汉语翻译:
群山嶙峋陡峭,仿佛在相互倾轧挤压;树木郁郁葱葱,枝叶彼此缠绕纠结。
二、文章赏析
“山磝磝其相轧”一句,是韩愈以我之眼观物,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典范。
1. 雄奇险怪的韩愈风格:
这句诗充分体现了韩愈诗文中特有的“奇崛险怪”之美。他没有描绘温婉秀丽的山水,而是选择了“磝磝”(坚硬、多石)和“相轧”(挤压、冲突)这样充满力感与紧张感的意象,营造出一种压抑、逼仄、充满张力的氛围。这正是韩愈“陈言务去”,追求新奇险境语言风格的具体体现。
2. 情景交融的典范:
这句诗绝非单纯的景物描写。韩愈笔下险恶的自然环境,是他坎坷仕途与险恶人际关系的象征。群山相互倾轧,正如官场中的互相倾轧、排挤;树木相互纠缠,正如世事人情之复杂难解。整个画面是他内心苦闷、孤独与对环境强烈不适感的投射。
3. 对仗与意象的精心营造:
“山磝磝其相轧”与下句“树蓊蓊其相摎”形成精妙的对仗。“山”对“树”,“磝磝”对“蓊蓊”,“相轧”对“相摎”。这一联通过山与树的意象,从不同维度构建了一个无处可逃的困境:纵向有高山的压迫,横向有丛林的纠缠。加之其后“浪浪不止”的雨和“浩浩常浮”的云,一个立体、弥漫的愁网被彻底织成,为抒发“哀去此而无由”的无奈与悲伤做了最厚重的铺垫。
三、寓意解读
这句诗的寓意深刻而丰富:
1. 个体与环境的冲突:
它象征着一个有理想、有棱角的个体(如韩愈自己)与庞大、坚硬、充满倾轧的社会现实之间的激烈冲突。“磝磝”之山,即是那固化的体制与世俗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