及有官,人以为浪者亦漫为官乎,呼为漫郎。既客樊上,漫遂显,樊左右皆渔者,少长相戏,更曰聱叟。彼诮以聱者,为其不相从听,不相钩加,带笭箵而尽船,独聱牙而挥车。酒徒得此又曰:『公之漫,其犹聱乎?公守着作,不带笭箵乎?又漫浪于人间,得非聱牙乎?公漫久矣,可以漫为叟。』于戏!吾不从听于时俗,不钩加于当世,谁是聱者?吾欲从之。
关键词注释:
· 诮:讥笑、嘲讽。
· 聱:原意指不听从不接受别人的意见。在这里指元结不随从时俗,不迎合当世。
· 不相从听:不随声附和,不听从流俗的言论。
· 不相钩加:不与人交往牵合,不随波逐流。
· 漫:有随意、任由心性、不拘束的意思。、皆由此来,指元结放任自适的性情。
· 笭箵:指捕鱼用的竹编器具。带笭箵暗喻隐居或渔樵生活。
现代汉语翻译:
(元结)后来在瀼水边安家,于是自称。等到做了官,人们认为他这个放浪的人竟然也随意做官了,就叫他。后来客居樊上时期,的名声就更显扬了。樊水左右都是渔人,年少者和年长者互相戏趣,改称他作。那些讥笑他为的人,是因为他不随从时俗的言论,不迎合当世的潮流。
元结在《自释书》中回应说:我不听从时俗的言论,不迎合当世的潮流,谁才是真正的呢?我倒愿意追随他(指那种境界)。
人物介绍:元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