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 第8节2 【聱áo牙】,“周诰殷盘,佶屈聱牙”

“向上效法虞夏时代的典章,深远得没有边际;《周书》中的诰文和《商书》中的《盘庚》,文辞艰涩拗口,难以诵读;《春秋》用词严谨,《左传》文辞铺张;《易经》变化奇妙而有法则,《诗经》思想纯正而辞采华美。”

三、创作背景与深意

1. 创作背景

· 时间与人世:此文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(公元813年),韩愈复任国子博士之后。他此前曾因直言进谏、反对迎佛骨等事由屡遭贬谪,虽才华横溢、倡导古文,但仕途坎坷。

· 写作动机:韩愈借“进学解”之名,实则通过学生之口,倾吐自己学问虽精却不受重用的牢骚。全文采用“以退为进”、“正话反说”的笔法,在自我解嘲中暗含对当时执政者不识人才、用人不公的讽刺。

2. 深意解读

· 表面含义:直接形容《尚书》中周诰和殷盘这些古老文献的文字古奥艰深,难以读通。这是作为国子博士在向学生阐述治学之艰难与经典之深奥。

· 深层寓意:

· 标举儒家正统: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,极力推崇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。他列举这些“佶屈聱牙”的经典,意在说明真正有价值、承载“道统”的文章正在于此,而非当时流行的骈俪浮华之文。

· 隐喻自身处境:这些经典虽然伟大,却因“佶屈聱牙”而不为世俗所喜。这正隐喻了韩愈自己秉持儒家正道、文章内容充实,却不合时宜、不被理解的困境。他与这些经典一样,内涵深厚却“知音者稀”。

· 治学态度:韩愈告诫学生,治学不能避难就易,真正的学问正在这些看似难读的经典之中,必须下苦功钻研。

四、现实意义论述

“周诰殷盘,佶屈聱牙”这句话,穿越千年,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。

1. 对文化传承的启示:正视经典的“难度”,而非回避

在信息爆炸、阅读碎片化的今天,人们习惯于浅显、直白、快节奏的信息接收方式。像《尚书》这样“佶屈聱牙”的经典,更容易被束之高阁。这句话提醒我们:

· 价值与难度并存:真正的文化瑰宝往往具有一定的理解和进入门槛。不能因为其“难”而否定其价值,反而应意识到,正是这种“难度”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、哲学和语言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