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第11节1 罢(罢)bà,“欲罢不能”

· 既竭吾才:已经用尽了我的才力。

· 如有所立卓尔:仿佛看到先生的学说卓然矗立在面前。

· 虽欲从之,末由也已:虽然想再追随它,却又无路可循了。末,无。由,路径。

【翻译】

颜渊深深地感叹道:“(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)我抬头仰望,越望越觉得高不可攀;我努力钻研,越钻越觉得坚不可摧。看着它好像在前面,忽然又像在后面。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引导我们,用各种文献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,又用各种礼节制度来约束我的言行。使我想要停止学习也做不到。我已经用尽了我的全部才力,仿佛看到他的学说卓然矗立在我的面前。虽然我想再追随上去,却感到无路可走了。”

二、 典故背景

这段话出自孔子的得意门生——颜回(字子渊)之口。颜回是孔子最赞赏的学生,以其德行和高超的悟性着称,但他却英年早逝。

这段“喟然之叹”是颜回跟随孔子学习过程中的切身感受。它描绘了一个求学者在面对博大精深的学问时,所经历的那种既困惑又向往、既疲惫又兴奋的复杂心理。孔子并非填鸭式教学,而是通过“循循善诱”的方式,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,让他们自己主动去探索和思考,最终达到“欲罢不能”的痴迷状态。这既是颜回个人学习体验的写照,也是孔子教育方法成功的最佳证明。

三、 寓意

“欲罢不能”从这个典故中提炼出来,其核心寓意超越了单纯的学习,包含了几个层面:

1. 对真理和学问的无限渴求:它描述了一种极高的学习境界,即学习不是外在的强迫,而是内在的、无法抑制的驱动力。求知者完全沉浸其中,被知识的魅力所征服,以至于无法中途停止。

2. 良师引导的重要性:这种状态的产生,离不开“循循善诱”的导师。一个好的老师,懂得如何激发兴趣、引导方向,让学生自己走上探索之路。

3. 进取的艰难与喜悦:这个过程伴随着“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”的艰难,但也伴随着“如有所立卓尔”的喜悦。它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,攀登者虽感力竭,却心向往之。

四、 结合现实论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