佰mò,通“陌”。田间小路。《汉书·匡衡传》:“南以闽佰为界。”(闽:田界的名称。)
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《汉书·匡衡传》中“南以闽佰为界”这个典故。
这是一个非常精彩且极具现实意义的故事,它不仅仅关于一个地理界限,更关于权力、贪婪与制度的界限。
一、故事原文、注释与翻译
1. 原文摘选:
初,衡封僮之乐安乡,乡本田堤封三千一百顷,南以闽佰为界。初元元年,郡图误,以闽佰为平陵佰。积十余岁,衡封临淮郡,遂封真平陵佰以为界,多四百顷。
... ...
丞相骏、少府勋行视,以为百骑临淮,至乐安问,乡吏缪,以四百顷付乐安国。衡遣从史之僮,收取所还田租谷千余石入衡家。司隶校尉骏、少府忠行廷尉事劾奏...
... ...
衡惭惧,免冠谢罪,上丞相、侯印绶。
2. 关键注释:
· 衡:匡衡,西汉经学家,官至丞相,封乐安侯。
· 僮:僮县,汉代县名,属临淮郡。
· 堤封:亦作“提封”,总计、总共的意思。
· 闽佰:“佰”在此处通“陌”,指田间东西方向的小路。“闽佰”是一条田界道路的名称。
· 平陵佰:另一条田界道路的名称,在“闽佰”的南边。
· 郡图误:郡里的地图绘制有误。
· 多四百顷:多划走了四百顷土地。一顷等于一百亩,四百顷是一个巨大的数字。
· 收取所还田租谷:收取本应归还的田租谷物。
· 劾奏:向皇帝上奏章揭发罪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