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9章 市图书馆古籍修复

朝花瑾雪 忧郁的天 4626 字 12天前

- 侦探:王鸥(鸥探长)—— 市刑侦支队“文化遗产案件”专项探长,对古籍修复、文物保护有深入研究,熟悉古籍修复流程与历史文献知识,擅长从修复痕迹、古籍真伪、文化恩怨中捕捉破绽,性格温婉却敏锐,总能在“匠心守护”与“利益贪婪”中揭开历史掩盖的真相。

- 嫌疑人1:何炅(何馆长)—— 市图书馆馆长,死者甄修复的同门师兄,两人因“宋代孤本《论语集注》的修复权”争夺多年,何馆长主张“商业化展出修复成果”,甄修复坚持“保护性修复后入库保存”,表面“文化守护者”,私下却在暗中联系文物贩子,计划将修复后的古籍高价倒卖。

- 嫌疑人2:撒贝宁(撒徒弟)—— 甄修复的首席徒弟,跟随甄修复学习古籍修复十年,却因“修复理念分歧”被甄修复拒绝传授“核心修复技艺”(甄修复认为撒徒弟“急功近利,不懂古籍敬畏”),对死者既敬重又怨恨,私下偷偷模仿甄修复的修复手法,甚至尝试修复破损古籍。

- 嫌疑人3:白敬亭(白藏家)—— 资深古籍收藏家,多次高价求购甄修复修复的古籍被拒,曾因“质疑甄修复篡改古籍内容”与甄修复当众争执,白藏家声称甄修复“为迎合市场,故意修改古籍记载”,表面“文化收藏家”,私下却在寻找甄修复篡改古籍的证据。

- 嫌疑人4:张若昀(张学者)—— 历史系教授,研究宋代历史的权威学者,其研究成果多次因甄修复修复的古籍内容“与史书记载不符”被质疑,张学者认为甄修复修复的古籍“存在人为篡改”,导致自己的学术声誉受损,对死者既依赖又不满,私下在考证甄修复修复的古籍真伪。

- 嫌疑人5:杨蓉(杨助理)—— 甄修复的修复助理,负责古籍整理与修复辅助,因“不小心损坏古籍边角”被甄修复严厉批评“不适合做古籍修复”,还被扣除半年奖金,对死者既畏惧又记恨,私下偷偷记录着甄修复的修复过程与古籍修复前后的对比。

- 嫌疑人6:大张伟(大管理)—— 修复室管理员,负责古籍出入库登记与修复室安全,因甄修复“违规将古籍带出修复室”多次与他争执,还被甄修复骂“不懂古籍价值,只会按规办事”,大张伟表面“按章登记”,私下却在安全日志里标注“甄修复多次违规带出古籍,疑似倒卖”。

- 死者:甄修复—— 市图书馆资深古籍修复师,国家级非遗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人,以修复宋代古籍闻名。今日9:00-11:00(修复室开放时段)死于古籍修复室的修复台前。死因是被尖锐的修复工具“竹刀”刺穿腹部,失血过多而亡。现场:死者身穿白色修复工作服,仰面倒在修复台前,右手紧攥着一本破损的宋代孤本《论语集注》(书页上有新鲜的修复痕迹,却存在明显的篡改笔迹);修复台上散落着古籍修复工具(竹刀、排笔、糨糊、宣纸),其中一把竹刀沾着死者的血迹;地面上有一道从古籍储藏柜延伸到修复台的血迹,旁边掉着一枚刻有“修复传承”的印章(甄修复的私人印章);死者的抽屉里,藏着一封匿名信,内容是“你篡改古籍的事已被发现,若不停止,必让你身败名裂”,发送时间是今日8:30。

——深秋的市图书馆,古色古香的建筑透着厚重的文化气息,古籍修复室本该是安静肃穆的修复场所,却在11:00时突然传来一声惊恐的呼喊——修复室的门被推开,杨助理跌跌撞撞地跑出来,脸色惨白如纸,手里还攥着一块沾血的宣纸,声音抖得不成样子。

“鸥探长!不好了!甄师父……甄师父死了!”

鸥探长刚赶到图书馆——她本是来调查“古籍修复争议”的投诉案件(白藏家举报甄修复篡改古籍),没想到直接撞上了命案。戴上手套,轻轻推开修复室的门: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糨糊与宣纸的气息,修复台前的台灯还亮着,柔和的光线洒在死者身上,与地上的血迹形成刺眼对比。

死者甄修复仰面躺在修复台前,白色工作服的腹部被鲜血染透,一把细长的竹刀深深插在伤口处,刀柄上还缠着一缕丝线(修复古籍常用的蚕丝线);他右手紧攥的《论语集注》孤本,书页边缘还沾着未干的糨糊,其中一页“为政篇”的内容被明显篡改,原本“为政以德”的记载被改成了“为政以利”,篡改笔迹与甄修复的日常笔迹相似,却又带着细微差异;修复台上的印章盒敞开着,那枚“修复传承”印章掉落在地,印章上除了甄修复的指纹,还有淡淡的他人指纹痕迹;古籍储藏柜的门虚掩着,里面少了一本清代手抄本《史记》(据大管理说,这本手抄本昨日还在)。

“死亡时间初步判定为今日10:00-10:30,致命伤是腹部的竹刀穿刺伤,凶器就是修复台上的那把竹刀。” 鸥探长蹲下身,仔细检查尸体,“死者手中的《论语集注》存在篡改痕迹,说明他死前正在进行‘非常规修复’——不是保护性修复,而是故意篡改内容;竹刀上的蚕丝线,与撒徒弟常用的修复丝线一致;储藏柜丢失的清代手抄本,很可能是凶手杀人后带走的,目的是掩盖篡改古籍的证据。”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这时,何馆长、撒徒弟、白藏家、张学者、大管理也纷纷赶到,挤在修复室门口,神色各异。何馆长穿着中山装,却慌得领带歪斜,手里攥着一本古籍修复档案;撒徒弟手里拿着一把竹刀(与凶器同款),眼神慌乱地盯着死者手中的《论语集注》;白藏家捧着一本宋代古籍复印件,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;张学者推了推眼镜,目光落在篡改的书页上,脸色凝重;大管理拿着安全日志,手指在登记页上反复摩挲。

“大管理,立刻封锁修复室,禁止任何人接触现场;何馆长,联系古籍保护中心,封存所有甄修复修复的古籍;其他人跟我到图书馆会议室,逐一说明今日9:00-11:00的行踪,尤其是与《论语集注》和丢失手抄本相关的举动。” 鸥探长语气沉稳,目光扫过众人,“记住,古籍是历史的见证,每一笔篡改都是对文明的亵渎;人心的贪婪和怨恨,再巧妙的修复手法,也掩盖不了。”

会议室里,墙上挂着甄修复修复古籍的成果照片,照片里他小心翼翼地用排笔刷着糨糊,神情专注,与此刻修复室里的惨状形成鲜明对比。每个人的脸上都笼着一层“文化光环下的阴影”,那些藏在“同门”“师徒”“藏家”“学者”身份下的恩怨,在鸥探长的追问下,像被揭开的古籍残页,露出了隐藏的利益与怨恨。

何馆长的“同门仇”

“我今日9:00在馆长办公室处理古籍展览方案,9:30去修复室找甄师兄,想跟他商量《论语集注》修复后的展出事宜——市里想办一场‘宋代古籍特展’,这本孤本是核心展品,可他却坚持‘修复后入库,拒绝展出’,我们吵了一架,我10:00离开修复室,之后一直在办公室修改方案,秘书可以证明。” 何馆长喝了口茶,手指微微发抖,“我和他是同门师兄弟,一起学习古籍修复,他修复技艺比我好,却总固执地‘死守传统’,不懂商业化运作!这本《论语集注》要是展出,能给图书馆带来多少关注度和资金?他却偏偏不同意!我恨他吗?恨!可我们是文化守护者,我怎么会杀他?”

他的公文包里,藏着一份“古籍商业化展览合同”,上面已经签好了何馆长的名字,乙方甄修复的签名处空白;还有一份“文物贩子联系方式”,备注着“《论语集注》修复后交易,价格面议”。

撒徒弟的“师徒怨”

“我今日9:00在修复室整理古籍残页,9:40去修复台帮甄师父准备《论语集注》的修复工具,他却把我赶了出去,说‘你不懂敬畏,别碰这本孤本’。我10:10又去修复室,想请教竹刀的使用技巧,看到他正在篡改《论语集注》的内容,我劝他‘不能篡改古籍’,他却骂我‘毛头小子懂什么,这是为了让古籍更有价值’。我气不过,10:20离开修复室,去古籍阅览室查资料,阅览室管理员可以证明。” 撒徒弟攥紧手中的竹刀,眼神里满是委屈,“我跟着他学了十年,每天苦练修复技艺,就想继承他的衣钵,可他却一直防着我,不肯教我核心技艺,还说我‘急功近利’!我怨他吗?怨!可他是我的师父,是古籍修复的传承人,我怎么会杀他?”

他的工具盒里,藏着一张《论语集注》的修复草图,上面的篡改内容与死者手中的古籍完全一致;还有一本“修复笔记”,里面详细记录着甄修复的修复手法,最后一页写着“师父篡改古籍,违背修复初心,我该怎么办?”

白藏家的“藏家恨

“我今日9:30来到图书馆,9:40去修复室找甄修复,想再次求购他修复的宋代古籍,他却拿出篡改后的《论语集注》,说‘你不是想要有价值的古籍吗?这本改过后,价值翻十倍’,我当场指责他‘亵渎古籍,不配做修复师’,我们吵了起来,我10:15离开修复室,之后一直在图书馆展厅看展,展厅监控可以证明。” 白藏家打开手中的古籍复印件,语气带着愤怒,“我收藏古籍三十年,讲究的是‘原汁原味’,他却为了钱篡改古籍内容,把历史当儿戏!我恨他吗?恨!他毁了古籍的真实性,毁了我心中的文化敬畏!可我只是个藏家,我怎么会杀他?”

他的公文包里,藏着大量甄修复修复古籍的“前后对比照”,清晰显示出篡改痕迹;还有一份“举报材料”,内容是举报甄修复“长期篡改古籍,谋取暴利”,准备提交给文物局。

张学者的“学术怨”

“我今日9:00在修复室找甄修复,想核对《论语集注》中的历史记载——我的研究显示,宋代《论语集注》中‘为政以德’的记载与当时的社会制度吻合,可他修复的版本却改成了‘为政以利’,导致我的论文被质疑‘史料错误’。我9:50离开修复室,10:20又去修复室,想让他拿出原始古籍核对,看到他正在用竹刀修复古籍,我劝他‘尊重历史’,他却嘲笑我‘书呆子,不懂市场’。我10:30离开修复室,回办公室修改论文,同事可以证明。” 张学者推了推眼镜,语气带着不满,“我的学术声誉因为他的篡改受损,学生都质疑我的研究能力!我怨他吗?怨!可我是学者,讲究‘以理服人’,我怎么会杀他?”

小主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