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章 温华逐梦江湖行 世子太安城立命

北凉王府,朱漆廊柱在暮色中泛着沉郁的光。徐凤年一袭青衫立于庭前,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玉佩,目光望向东南方 —— 太安城的方向,那里是离阳王朝的心脏,藏着数不清的算计与风波。他此次进京,明面上是应召述职,实则是踏入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棋局,前路吉凶难料。

就在他心绪翻腾之际,沉重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,带着常年征战沙场的铁血气息。徐凤年回头,见徐骁身着玄色便服,腰间悬着那柄伴随他征战多年的短刀,脸上的皱纹如沟壑纵横,却难掩眼底的锐利。这位北凉王走到徐凤年身侧,目光扫过庭院中随风摇曳的梧桐叶,忽然开口,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:“放心,你这趟进京,就是使劲作死,皇帝也不敢让你死。”

徐凤年微微一怔,随即垂眸。他知晓父亲心思深沉,早已将离阳局势看得通透,只是仍想听父亲把话说透。徐骁见状,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,继续说道:“如今离阳大局已定,尤其是陈芝豹被封蜀王之后,各方势力相互制衡,唯有北莽才是真正的心头大患。你想想,要是他们惹得咱们爷俩不痛快,北凉铁骑按兵不动,谁来替他们挡下北莽那百万铁骑?没有咱们北凉,别说皇帝坐不稳龙椅,整座太安城都会人心惶惶,日夜难安。”

说到这里,徐骁语气中多了几分嘲讽:“那帮朝堂上的王八蛋,平日里骂我骂得最凶,说我拥兵自重、独断专行,可私底下,还得庆幸有我徐骁替他们镇守边关,挡住北莽的铁蹄。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,没了北凉,离阳江山早就成了北莽的囊中之物。”

这番话如同定心丸,稳稳落进徐凤年的心里。此前的忐忑与顾虑瞬间消散,他抬头看向父亲,眼中重新燃起光芒,郑重地点了点头:“儿子明白了。” 徐骁拍了拍他的肩膀,语气缓和了些:“去吧,放心去太安城,有爹在,没人能伤你分毫。”

得了父亲的承诺,徐凤年不再犹豫,次日一早便带着随从启程。队伍一路南下,马蹄踏过官道的尘土,卷起阵阵喧嚣。沿途的风景从北凉的苍茫戈壁,渐渐变成江南的烟雨朦胧,半个月的行程转瞬即逝。当太安城那巍峨的城墙出现在视野中时,徐凤年勒住马缰,望着这座繁华又复杂的都城,眼中闪过一丝锐利。

进城后,一行人先在驿馆安顿下来。刚歇下没多久,随从便前来禀报,说在他们赶往太安城的这些人中,还有一个不起眼的游侠儿,背着一把木剑,四处游荡,那人的名字,叫温华。

“温华?” 徐凤年听到这个名字,先是一愣,随即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,眼底泛起温柔的笑意。这个名字,像一把钥匙,瞬间打开了他记忆的闸门。那是他当年和老黄一起,用三年时间游历江湖时结识的朋友,一段充满苦与乐的时光,清晰地浮现在眼前。

徐凤年还记得,温华曾跟他说起过自己的身世。温华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村子,村子坐落在群山之间,交通闭塞。他很小的时候,父母就因病去世了,只能跟着哥哥嫂子一起生活。哥哥是个老实本分的庄稼汉,每天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,靠着几亩薄田养家糊口。嫂子性子泼辣,见温华从小就不爱干活,整日在街上瞎混,便经常数落他,说他游手好闲、不务正业。

兴许是缺少父母的管教,温华从小就野惯了。每天天不亮,他就溜出家门,在村子里的街巷里穿梭,跟一群半大的孩子掏鸟窝、摸鱼虾,有时候还会偷偷拿别人家院子里的瓜果。长大后,更是变本加厉,成了村里有名的 “街溜子”。他说话尖酸刻薄,见谁都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,双手插在裤腰里,晃来晃去,嘴里还哼着不着调的小曲,邻里街坊都不喜欢他。

在村子里,谁家要是生了闺女,都得再三叮嘱,离温华远一点。大家都觉得,温华这样的人,这辈子也就这样了,厮混大半辈子,连个老婆都娶不到,最后只能变成一个眼神猥琐的中年大叔,在贫困潦倒中了此残生。可温华自己却不这么想,他的心里,一直藏着一个江湖梦。

每当夜深人静,躺在简陋的床铺上,温华就会幻想着江湖的模样。他梦想着有一天,能遇到一位武功高强的江湖高手,看中他的天赋,收他为徒,随手教他一两招顶尖剑术。等他学成之后,就背着剑走江湖,路见不平拔刀相助,成为人人敬仰的顶尖剑客。要是运气好,能在闯荡江湖的过程中,遇到一位长得好看、武功又高的女侠,两人一见钟情,最后娶她回家做老婆,那便是最完美的人生了。

这个梦想,支撑着温华度过了无数个被嫂子数落的日子。嫂子经常当着他的面骂他:“你看看你,整天游手好闲,就知道吃白饭,以后谁愿意嫁给你?你哥辛辛苦苦种田养家,你就不能替他分担一点?” 每次听到这些话,温华都低着头不说话,可心里的江湖梦却愈发强烈。

小主,

哥哥虽然老实,却很疼这个弟弟,总是在嫂子骂温华的时候,偷偷护着他,对嫂子说:“他还小,不懂事,等他再长大一点,就会变好的。” 可夹在老婆和弟弟中间,哥哥也常常左右为难,只能默默叹气。

随着年龄的增长,温华越来越听不惯嫂子的闲话。有一天,嫂子又因为他没干活而大发脾气,骂得很难听。温华一气之下,从家里找了一块木头,自己削了一把木剑背在背上,跟哥哥说了一句 “我去闯荡江湖”,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村子。

可江湖远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美好。他所谓的闯荡江湖,不过是换了个地方继续瞎混。他没有钱,没有武功,只能在底层江湖里打转,遇到的也都是些和他一样的小人物 —— 街头卖艺的、乞讨为生的、小偷小摸的。有人跟他说,这叫 “狗刨江湖”,在最底层挣扎,连真正的江湖门槛都没摸到。可温华不在乎,只要能离自己的江湖梦近一点,再苦他也愿意。

直到后来,他遇到了第一次出门游历的徐凤年。那时候的徐凤年,为了躲避离阳皇室的赐婚,被徐骁‘轰出’了北凉,也为了体验民间疾苦,故意扮成一个落魄的富家子弟,身边只跟着一个缺了门牙、背着剑匣的老黄。温华见徐凤年穿着虽然朴素,但气质不凡,便主动凑了上去。没想到,两个 “落魄人” 竟一见如故,再加上老黄,组成了一个奇特的 “落魄铁三角”。

他们一起行走江湖,日子过得无比窘迫。没钱吃饭的时候,就偷偷摸人家的鸡,摘人家的果子;没地方住的时候,就睡在破庙里、山洞里,甚至是街头的屋檐下。有时候,他们混得比乞丐还惨,几天都吃不上一顿饱饭。可即便这样,他们也总能苦中作乐。

记得有一次,他们在一个小镇上,好不容易偷到一只鸡,找了个偏僻的地方烤着吃。老黄吃得最快,缺了门牙的嘴不停地动着,还时不时地咂咂嘴。温华一边吃,一边跟徐凤年吹牛,说自己以后一定会成为顶尖剑客,到时候就带他们吃香的、喝辣的。徐凤年笑着听着,时不时地跟他抬杠,三人的笑声在空旷的田野里回荡。

在游历的过程中,他们还结识了很多人。有一次,在一座山上的道观里,遇到了一个叫李东西的小姑娘。李东西长得可爱,性格活泼,见他们可怜,就经常偷偷从道观里拿些馒头、点心给他们吃。他们也乐得跟着李东西混吃混喝,那段日子,虽然清贫,却充满了欢乐。

还有一次,他们路过一个小镇,正好碰到轩辕青锋在那里。温华见轩辕青锋长得漂亮,就忍不住上前调戏了几句。没想到轩辕青锋脾气火爆,武功又高,当场就追着他们打。温华和徐凤年跑得飞快,老黄跟在后面,一边跑一边笑。最后,两人还是被轩辕青锋追上,打得鼻青脸肿,可回忆起来,却觉得无比美好。

那时候的温华,跟很多青春期的男孩一样,渴望得到异性的关注。每当遇到比武招亲的场面,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台去,想要一展身手,赢得姑娘的芳心。可他没什么武功,每次上台都会被打得很惨,有时候伤得重了,连路都走不了,只能让徐凤年背着他赶路。徐凤年虽然嘴上抱怨,却从来没有丢下他不管。

那时候,徐凤年还有一匹瘦马,是他从北凉带出来的。每当遇到长得好看的江湖女侠,温华就会大模大样地坐在马背上,让徐凤年替他牵马,装成他的侍从,想在女侠面前摆摆架子。可每次,女侠的目光都会落在长相俊俏、气质出众的徐凤年身上,对温华视而不见。每次遇到这种情况,温华都会气得吹胡子瞪眼,徐凤年则在一旁偷笑,两人的情谊就在这样的打打闹闹中愈发深厚。

他们还经常一起唱一些淫词小调,乐此不疲。每次都是温华先开口,扯着嗓子唱:“馒头白啊白,白不过姑娘胸脯。”

徐凤年接着就会唱道:“荷尖翘啊翘,翘不过小娘屁股。” 唱完之后,两人就哈哈大笑,老黄也在一旁跟着傻笑。虽然这些小调听起来有些粗俗,可他们却只是觉得好玩,并不下流。在他们心中,都憧憬着快意恩仇的江湖,渴望成为路见不平、拔刀相助的大侠。

那时候的温华,并不知道徐凤年是北凉世子,只把他当成一个可以交心、可以托付生死的兄弟。他会跟徐凤年分享自己的江湖梦,会跟他吐槽遇到的烦心事,会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,拼尽全力去帮忙。而徐凤年也把温华当成真正的朋友,从未在他面前摆过世子的架子,两人之间的情谊,纯粹得没有一丝杂质。这也是为什么,后来徐凤年身边有了很多朋友,却唯独把温华当成兄弟。

三年游历结束后,徐凤年不得不返回北凉,继承王府的事务。离别那天,他们在一个小酒馆里喝了很多酒。温华拍着徐凤年的肩膀说:“兄弟,以后我要是成了顶尖剑客,一定去北凉找你,到时候咱们再一起喝酒。” 徐凤年点了点头,心里满是不舍,却也只能看着温华背着木剑,消失在人海中。

小主,

自那以后,温华继续在江湖上厮混,徐凤年则在北凉开始了新的生活。直到徐凤年第二次行走江湖时,两人才再次相遇。那时候的徐凤年,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落魄的 “富家子弟”,他衣着华贵,身边跟着仆役婢女,一看就是身份显赫的大人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