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大山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,他抱着胳膊,没有说话,但眼神中的审慎明显加重了。现场的气氛一下子从刚才的兴奋变得有些凝重。
就在这时,李文军忽然抬头看了看天,又摸了摸炮队镜的镜筒,急忙开口道:“参谋长,秦工!可能是地面热浪扰动!现在日头升高,远端目标上方的空气流动加剧,会影响光线折射,导致读数细微波动!进口镜子因为视场小、锐度稍差,反而对这种扰动不敏感!”
秦念立刻明白了,这是光学现象,并非设备缺陷。她马上对陈大山解释:“参谋长,李工说得对。这是环境因素,正说明了‘鹰眼’的灵敏度和精度更高。我们可以稍等片刻,或者换个角度复测。”
陈大山若有所思地点点头:“嗯,有道理。虎子,你换个位置,再测三次!”
虎子应声而动,迅速变换了观测点。再次测量,三次数据高度一致,且与理论值吻合!
虚惊一场!秦念和赵康对视一眼,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如释重负。这个小插曲非但没有削弱“鹰眼”的性能,反而从侧面印证了其高超的精度和团队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。陈大山紧绷的脸上也重新露出了笑容,这比一帆风顺的测试,更让他觉得真实、可靠。
“常规项目表现非常出色,超出了我的预期。”陈大山满意地点点头,但眼神中透出老兵特有的刁钻,“不过,秦工,赵所长,战场环境可没这么理想。咱们来个‘加试’如何?”他指着测试场远端一片光线昏暗、布满杂乱灌木的模拟阵地,“那种地方,往往是敌人潜伏的重点。进口货在这种弱光、背景复杂条件下,成像质量下降很明显,简直成了‘睁眼瞎’。你们的‘鹰眼’,敢不敢试试?要是也抓瞎,那刚才那些好成绩,可得打个折扣了。”
这是一个进口货也头疼的挑战,而且陈大山直接点明了失败的影响。秦念深吸一口气,与赵康交换了一个坚定的眼神,清晰回答:“请参谋长设置目标,我们接受测试!”
小主,
目标被巧妙地隐藏在灌木最深的阴影中,几乎与背景融为一体。使用进口炮队镜的王牌观察手调整了很久,额头见汗,才勉强报告:“报告!隐约能看到轮廓,但细节无法分辨,无法确认!”
陈大山脸色不变,示意虎子使用“鹰眼”。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虎子身上。只见他趴下去,沉稳地调整着焦距和瞳距,时间一秒一秒过去,现场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。秦念不自觉地握紧了拳。
突然,虎子低沉而清晰的声音响起:“报告参谋长!目标清晰可见!伪装网右侧第三片叶状伪装下有反光点,疑似观察镜!坐标……”
“好!”陈大山猛地低喝一声,亲自趴到“鹰眼”的目镜前。几秒钟后,他直起身,用力拍着大腿,脸上尽是兴奋:“好家伙!这才叫给战士用的‘千里眼’!暗处看得真真切切,连细节都分毫毕现!那台进口货,跟这一比,真可以进博物馆了!”
综合测试结果毫无悬念:“鹰眼”样机在重量、视场宽度、成像清晰度、测距精度、操作便捷性以及极端环境适应性等所有关键性能指标上,实现了对作为对比基准的进口炮队镜的全面超越!
陈大山激动地紧紧握住秦念和赵康的手,力道大得让赵康龇牙咧嘴:“秦工!赵所长!你们立了大功了!我回去就向上级打报告,用最快的速度,优先装备我们团!不,要尽快推广到所有需要的部队!这才是咱们自己造的、靠得住的硬家伙!”
成功的喜悦像一股暖流,冲刷着连日奋战的疲惫,洋溢在每一位项目组成员的脸上。张海洋咧着嘴傻笑,李文军悄悄抹了下眼角,一种巨大的成就感笼罩着整个团队。秦念抚摸着“鹰眼”冰凉而光滑的镜筒,心中涌起的不仅是技术突破的成就感,更是一种沉甸甸的欣慰——他们真的造出了能守护战士生命的利器。
陈大山显然意犹未尽,他环顾了一下现代化的测试场,目光最终落回到秦念和赵康身上,脸上兴奋未褪,却多了几分实战派的凝重:“秦工,赵所长,今天的测试结果没得说,太好了!尤其是最后那一小插曲,解决得漂亮,这让我更放心了。不过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