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9章 山野淬火

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,自己手中诞生的造物,其性能的优劣,直接关联着眼前这些鲜活生命的存亡。

时间一秒秒流逝,每一秒都漫长如年。

隘口的风声如同鬼魅呜咽,折磨着每个人的神经。

最终,那“脚步声”被证实是一只被惊扰的獾子,窸窣着跑远。

虚惊一场。

队伍重新集结时,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。

每个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。耿彪抹了把脸,走到秦念面前,他的眼神复杂,没有指责,只有一种沉甸甸的、属于一线战士的直白:

“秦工,这东西是个宝贝,比我们用的所有老家伙都强!但山里头,它不能‘哑火’,也不能‘耳背’!信号得再硬点,电池得再扛用点,晚上,得让咱们的耳朵变成狼耳朵!”

秦念迎着他的目光,脸上没有丝毫被冒犯的气馁,只有一种被点燃的、灼灼的斗志。她重重点头:“我记下了。”

返回研究所,秦念立刻投入工作。

问题越是致命,突破后的价值就越大。

她带领团队,发起了三轮攻坚战:

“触角”升级: 他们设计了一套可快速拆换的“双模式天线”,一种用于开阔地带,另一种专为复杂山林优化,由张海洋带着钳工组用极细的磷铜丝手工绕制。

“耐力”提升: 她对电路进行“瘦身”,利用系统对材料的深层理解,挖掘低电压下的稳定潜力,将待机功耗成功降低了15%。同时,一个利用体感发电的“备用电源腿包”的疯狂构想被提出,虽前景不明,却展现了绝境下的想象力。

“听觉”锐化: 结合郑老送来的声学资料和大量的野外录音,她改进了拾音和滤波算法,重点增强对特定战斗声音(脚步声、金属刮擦)的捕捉,压制环境噪音。

就在改进紧锣密鼓进行时,陆野深夜到访,带来了新的消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