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章 魏明帝曹叡:一边救火一边蹦迪,曹魏最后的高光

青龙三年(235年),诸葛亮刚死两年,曹叡就迫不及待地启动了洛阳城建工程。他先是把太极殿扩建了一番,嫌不够气派,又下令建昭阳殿和总章观。这总章观高十几丈,站在上面能俯瞰整个洛阳城,曹叡天天带着宫女在上面喝酒蹦迪,活得比富二代还滋润。

大臣们看不下去了,纷纷上奏劝他别太过分。司空陈群说:当年大禹住茅草屋都能治天下,您建这么多宫殿纯属浪费钱啊!昔大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,汤武居茅茨而万姓安乐)曹叡回了句:你懂啥?我建宫殿不是为了享受,是为了彰显我大魏的国威!王者宫室,亦宜并立)

最离谱的是他修许昌宫的时候,因为缺木材,居然下令把武库的大门拆了当建材。大臣杨阜急得跳脚:武库是放兵器的地方,您把大门拆了,小偷来了咋办?曹叡满不在乎地说:有我在,谁敢来偷?结果没过多久,武库还真进了贼,偷走了不少兵器,把杨阜气的差点当场退休。

不过这小子也不是完全没脑子。他建宫殿虽然铺张,但懂得搞形象工程。比如他下令在宫殿门口立了两根铜柱,上面刻着功臣的名字,告诉老百姓:看见没?我虽然爱盖房子,但没忘功臣的功劳。这种操作,跟现在某些老板一边给自己买豪车,一边给员工画大饼如出一辙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曹叡能在诸葛亮的和自己的享乐之间游刃有余,全靠他那套帝王权术玩得溜。尤其是对司马懿,他就像放风筝——让你飞,但线永远攥在手里。

太和五年(231年),诸葛亮第四次北伐,司马懿率军抵抗,却整天龟缩不出。曹叡知道司马懿是想保存实力,特意派辛毗去当军师,赐给他一把(相当于尚方宝剑),告诉司马懿:你要是再敢不出战,辛毗就代表我削你。司马懿这才不情不愿地出兵,结果还是被诸葛亮揍了一顿。曹叡心里门儿清,却假装不知道,还下诏表扬司马懿:打得好!再接再厉!将军被坚执锐,所向克定)——既敲打了老狐狸,又给了他台阶下,这手腕比他爹曹丕高多了。

对待宗室,曹叡更是狠辣。他爹曹丕当年怕兄弟们夺权,把他们都赶到封地当吉祥物,曹叡觉得还不够,干脆规定宗室子弟不准互相往来,甚至不准随便进京。有一回曹植想进京看看他,写了好几封信请求,曹叡愣是没同意。曹植气得在封地天天喝酒写诗骂街,没多久就郁闷死了。曹叡得知消息,假惺惺地哭了一场,转头就把曹植的封地分给了自己的亲信。

但这小子也不是对谁都这么刻薄。对那些有真本事又听话的大臣,他能做到用人不疑。比如郝昭镇守陈仓,诸葛亮带几万人都打不下来,曹叡直接把他从杂号将军提拔为列侯,赏赐了一大堆金银财宝。郝昭感动得当场表示要为大魏捐躯,结果没过多久就病死了——看来有时候封赏太厚重,也不是啥好事。

人一得意就容易飘,曹叡也不例外。诸葛亮死后,没了外部压力,这小子彻底放飞自我,把享乐主义发挥到了极致。

他先是广选天下美女充实后宫,光贵人、夫人、淑妃这些有封号的就有十几个,宫女更是多达数千人。为了讨美女们欢心,他下令打造各种奇珍异宝,什么水晶屏风、白玉床,能用金子的地方绝不用铜。有个叫戴陵的大臣劝他收敛点,被他直接扔进监狱判了五年刑——看来劝谏这活儿,风险确实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