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1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:从草原弃儿到北魏开国君的硬核人生

- 把被征服的部落迁到平城附近,让他们放弃游牧,改成种地;

- 重用汉族士大夫,像崔宏、邓渊这些人,都成了他的得力助手;

《魏书》说他初建台省,置百官,封拜公侯、将军、刺史、太守,这些操作看着简单,实则难度极大。要知道,鲜卑贵族习惯了逐水草而居,让他们天天坐在办公室里看公文,跟要了命似的。但拓跋珪手段硬,谁敢不服就收拾谁,硬是把这事儿给推行下去了。

他还特别重视文化建设,下令搜集儒家经典,设立太学,让鲜卑子弟学习汉族文化。有一次,他问博士李先:天下什么东西最好,可以增长智慧?李先说:书籍。拓跋珪立马下令:那就把天下的书都找来!——这觉悟,比后来某些焚书坑儒的皇帝强多了。

可惜,这位开国皇帝的晚年,却成了一部高开低走的悲剧。大概是权力太大没人管,又或许是早年的经历留下了心理阴影,拓跋珪晚年变得越来越多疑、暴躁,甚至有点精神失常。

他开始杀功臣,当年跟着他打天下的老将,像司空庾岳、北部大人贺狄干,说杀就杀,理由都懒得找。《魏书》记载帝末年多猜忌,忍于杀戮,大臣们每天上朝都提心吊胆,不知道哪句话说错就脑袋搬家。

更奇怪的是,他迷上了——就是魏晋时期流行的五石散。这玩意儿吃了会让人精神亢奋,但副作用极大,长期服用会导致性格暴躁、神志不清。拓跋珪吃了之后,经常几天几夜不睡觉,对着空气说话,还说自己能看见鬼神。

他对身边的人更是疑神疑鬼。有一次,他看到贺夫人(太子拓跋绍的妈)有点不顺眼,就把她关起来,说要第二天杀了她。贺夫人赶紧派人给儿子拓跋绍送信,拓跋绍当时才十六岁,是个被宠坏的愣头青,一听老妈要被杀,连夜带着人翻墙进宫。

《魏书》里这段写得惊心动魄:绍乃夜与帐下及宦者数人,逾宫犯禁。帝惊起,求弓刀不及,遂遇弑。就这样,这位五十四岁的开国皇帝,死在了自己儿子手里,结束了他传奇又悲剧的一生。

拓跋珪的一生,就像北方草原的天气,既有晴空万里的辉煌,也有暴风骤雨的残酷。他十六岁复国,四十多年里统一北方大部,建立北魏,为后来孝文帝改革和北魏统一北方打下基础,也算得上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。

参考《魏书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