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章 张角:南华老仙授奇书,一声"苍天"惊朝野!

公元184年正月,离约定的起义时间还有一个多月,张角正在巨鹿老家召集们开会,突然收到一个坏消息:他的徒弟唐周叛变了,把太平教要起义的消息全告诉了东汉朝廷!

唐周为什么叛变?说起来也挺狗血。他本来是张角身边的亲信,负责传递消息,可他觉得跟着张角起义风险太大,要是失败了就得掉脑袋,不如投靠朝廷,还能捞个一官半职。于是,他偷偷跑到洛阳,向当时的大将军何进告密,把太平教的起义时间、地点、名单全说了出来。

小主,

东汉灵帝刘宏一开始还不信,觉得一个民间宗教能掀起什么风浪,可等他看到唐周交出的名单,还有太平教信徒在洛阳附近活动的证据,吓得差点从龙椅上摔下来。他赶紧下令:逮捕马元义,处死所有在洛阳的太平教信徒;派人去巨鹿抓捕张角、张宝、张梁兄弟;让全国各地的官员加强防备,镇压即将起义的太平教信徒。

马元义很快就被抓住了,东汉朝廷为了震慑太平教,把他在洛阳的闹市区(五马分尸)处死,还杀了一千多个太平教信徒。消息传到巨鹿,张角又气又急:唐周这个叛徒,不仅毁了他的里应外合计划,还让朝廷有了防备,要是再等下去,所有信徒都会被朝廷抓起来处死!

张角当机立断:起义提前!他派人快马加鞭通知全国各地的,让他们立刻带领信徒起义,不用等三月初五了。公元184年二月,张角自称天公将军,张宝自称地公将军,张梁自称人公将军,带领巨鹿的太平教信徒率先起义。几十万信徒头裹黄巾,手持锄头、木棍,浩浩荡荡地向附近的县城发起进攻,黄巾起义正式爆发。

各地的太平教信徒早就等不及了,接到张角的命令后,纷纷响应起义。有的攻占县城,杀了贪官污吏;有的打开粮仓,把粮食分给老百姓;有的烧毁官府,释放监狱里的囚犯。短短十几天时间,黄巾起义的火焰就燃遍了八个州,东汉朝廷的地方统治几乎崩溃。《后汉书·皇甫嵩传》里记载当时的情景:旬日之间,天下响应,京师震动,意思是十天之内,天下人都响应起义,连都城洛阳都震动了。

黄巾起义爆发后,东汉朝廷慌了神,赶紧派大军镇压。灵帝任命皇甫嵩为左中郎将,朱儁为右中郎将,卢植为北中郎将,分别率领大军去镇压各地的黄巾军。这三个人都是东汉末年的名将,尤其是皇甫嵩,打仗特别厉害,朝廷本来以为靠他们能很快平定起义,可没想到,黄巾军的战斗力比他们想象的强多了。

首先是张角兄弟率领的巨鹿黄巾军。卢植带着大军来到巨鹿,想一举消灭张角的主力,可黄巾军虽然大多是农民,没经过正规训练,但胜在人多,而且个个都抱着推翻朝廷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,打仗特别拼命。卢植率军攻了好几次,都被黄巾军打得大败,只能退守营垒,不敢再进攻。灵帝听说卢植打了败仗,气得把他革职查办,派董卓去接替他,结果董卓也被黄巾军打得落花流水。

然后是颍川(今河南禹州)的黄巾军。颍川黄巾军的渠帅叫波才,他率领十几万黄巾军,先打败了朱儁的大军,然后包围了皇甫嵩率领的军队。皇甫嵩被困在长社(今河南长葛),手下只有几千人,粮草也快用完了,眼看就要被黄巾军消灭。可皇甫嵩是个老狐狸,他看到黄巾军的营寨都建在草丛里,又赶上刮大风,就想出了一个的主意。

当天晚上,皇甫嵩派士兵偷偷摸到黄巾军的营寨附近,放了一把火。大风一吹,火势蔓延得很快,黄巾军的营寨瞬间变成了火海。黄巾军士兵吓得乱作一团,皇甫嵩趁机率军冲锋,朱儁也率领援军赶到,两军夹击,把黄巾军打得大败,杀了几万黄巾军士兵,波才只能带着残余的士兵逃跑。

虽然颍川黄巾军失败了,但其他地方的黄巾军依然打得很猛。比如,南阳(今河南南阳)的黄巾军在渠帅张曼成的带领下,攻占了南阳城,杀了南阳太守褚贡;汝南(今河南汝南)的黄巾军在渠帅彭脱的带领下,打败了东汉的郡兵,攻占了汝南的很多县城。东汉朝廷的军队被黄巾军打得晕头转向,只能到处救火,根本顾不过来。

黄巾军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战绩,除了人多、士气高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:他们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。黄巾军每攻占一个地方,就会把贪官污吏杀了,把豪强的土地和粮食分给老百姓,老百姓都很欢迎黄巾军,有的甚至主动加入黄巾军,帮他们运送粮草、传递消息。可以说,黄巾军不仅是一支起义军,更像是一支农民子弟兵。

就在黄巾军节节胜利的时候,一个坏消息传来:张角生病了,而且病得很严重。原来,张角自从起义爆发后,就一直忙着指挥各地的黄巾军作战,吃不好、睡不好,再加上年纪大了(当时张角已经五十多岁了),身体很快就垮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