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鲁桓公觉得文姜说得有道理,就派大将公子挥率领军队去救齐国,果然打败了北戎。齐僖公特别感激,亲自去边境迎接鲁桓公,还送了他很多礼物。鲁桓公回来后,对文姜刮目相看:“没想到你不仅长得美,还这么有远见!”
文姜只是笑了笑,没说话——她心里清楚,自己这么做,一方面是为了鲁国,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齐国,为了那个让她魂牵梦绕的哥哥诸儿。
婚后第三年,文姜给鲁桓公生了个儿子,鲁桓公高兴得不行,给儿子取名“同”,也就是后来的鲁庄公。有了儿子之后,文姜和鲁桓公的关系好了一些,文姜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照顾儿子和打理后宫上。鲁国的老百姓都称赞文姜是“贤德的王后”,说鲁桓公好福气,娶了这么个又美又能干的媳妇。
可谁也不知道,文姜心里的那团火,从来没熄灭过。她一直在等一个机会,一个能回齐国、能见到诸儿的机会。而这个机会,很快就来了——公元前698年,齐僖公去世了,诸儿继位,成了齐襄公。
齐襄公继位的消息传到鲁国,文姜哭得稀里哗啦,跟鲁桓公说:“我爹去世了,我想回齐国奔丧,顺便看看我哥。”鲁桓公觉得这是人之常情,就答应了。公元前694年,鲁桓公带着文姜一起去齐国奔丧——这一去,就再也没回来。
文姜刚到齐国都城,就看到齐襄公亲自在城门口迎接。齐襄公穿着丧服,却掩盖不住眼里的喜悦,看到文姜后,立马走过去,拉着她的手,激动地说:“妹妹,我好想你!”文姜的脸一下子红了,赶紧把手抽回来,可眼里的情意却藏不住。
鲁桓公看在眼里,心里很不舒服,但碍于场合,也没说什么。可接下来的几天,齐襄公的操作让他彻底懵了——齐襄公天天以“兄妹叙旧”为由,把文姜叫到自己的宫殿里,一聊就是大半天,有时候甚至聊到半夜才让文姜回去。
有一回,鲁桓公实在忍不住了,等文姜回来后,质问她:“你跟你哥天天聊什么,聊到这么晚?”文姜眼神躲闪,说:“就是聊些家里的事,还有我爹生前的趣事。”鲁桓公不信,跟文姜吵了起来,文姜哭着说:“你是不是不信任我?我可是你的王后!”
鲁桓公虽然生气,但也没证据,只能暂时忍了。可他不知道,齐襄公早就想除掉他了——他想跟文姜光明正大地在一起,鲁桓公就是最大的障碍。
没过多久,齐襄公设宴招待鲁桓公。宴会上,齐襄公一个劲地给鲁桓公敬酒,鲁桓公心里有气,喝得酩酊大醉。齐襄公趁机让自己的手下彭生,假装送鲁桓公回驿馆,在路上把鲁桓公杀了。《春秋》里记载:“夏四月,公会齐侯于泺,公薨于齐。”《左传》里说得更详细:“公薨于齐,使公子彭生乘公,公薨于车。”意思是鲁桓公在齐国去世,是因为彭生在车上杀了他。
鲁桓公的死讯传到鲁国,大臣们都炸了锅——国君在齐国被杀,这是奇耻大辱!鲁国大臣们赶紧派使者去齐国,要求齐襄公给个说法。齐襄公知道自己理亏,又怕鲁国出兵报复,就把责任推到了彭生身上,杀了彭生来谢罪。《左传》记载:“齐人杀彭生以说于鲁。”
而文姜呢?她知道鲁桓公是被齐襄公杀的,却没有为鲁桓公报仇,反而留在了齐国,跟齐襄公公开在一起。这事儿一传出去,诸侯们都惊呆了,纷纷指责文姜“乱伦”“无德”,说她是“红颜祸水”。鲁国的老百姓更是气得不行,编了歌谣骂她:“鲁道有荡,齐子由归。既曰归止,曷又怀止?”意思是鲁国的大道平坦宽敞,齐国的文姜从这里出嫁。既然已经出嫁了,为什么还怀念齐国的哥哥?
文姜成了春秋时期的“顶流话题女王”,走到哪儿都有人议论她。有人说她是“蛇蝎美人”,为了跟哥哥在一起,不惜害死丈夫;也有人说她是“情难自禁”,只是爱上了不该爱的人。可不管别人怎么说,文姜都不在乎——她终于跟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了,哪怕背上千古骂名,她也认了。
文姜在齐国待了一年多,这一年多里,她跟齐襄公过着“神仙眷侣”的日子,可心里也没闲着——她知道,自己不能一直靠齐襄公,鲁国才是她的根,她的儿子鲁庄公还在鲁国等着她。
公元前693年,鲁庄公已经十二岁了,虽然年纪小,但也知道自己的母亲在齐国名声不好,就派使者去齐国,请求文姜回国。文姜也想回去,跟齐襄公商量后,齐襄公派军队护送文姜回鲁国。
可文姜刚走到齐鲁边境的禚地(今山东长清),就停了下来,跟使者说:“我不回鲁国都城了,就在这里住下吧。”使者很纳闷,问她为什么,文姜说:“我害死了鲁桓公,没脸见鲁国的大臣和老百姓。在这里住,既能靠近鲁国,方便照顾庄公,又能靠近齐国,跟你襄公哥哥见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