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节也放下了皇后的身份,做起了刘协的贤内助。她知道,刘协虽然不再是皇帝,但心里还是很失落,于是就经常开导刘协,让他放下过去的身份,好好过日子。
山阳地区当时因为常年战乱,百姓生活困苦,很多人都生病了,却没钱看病。刘协早年在皇宫里学过一些医术,曹节就鼓励刘协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治病。两人一起在山阳开设了医馆,免费为百姓看病,还经常上山采药,送给贫困的百姓。
曹节不仅支持刘协行医,自己也跟着学习医术,有时候还会帮着刘协给百姓抓药、包扎伤口。百姓们都很感激他们,称呼刘协为“山阳公”,称呼曹节为“山阳夫人”。有一次,山阳地区发生了瘟疫,刘协和曹节亲自到疫区为百姓治病,连续好几天都没有休息,最后终于控制住了瘟疫的蔓延。百姓们为了感谢他们,还在当地修建了一座“山阳公祠”,供奉刘协和曹节。
除了行医,曹节还鼓励刘协关注当地的教育。山阳地区当时很多孩子都因为家里穷,没钱上学,曹节就跟刘协商量,拿出自己的积蓄,在当地开办了学堂,聘请有学问的人当老师,免费让孩子们上学。她还经常到学堂里看望孩子们,给他们讲故事,教他们做人的道理。
在山阳的日子里,曹节和刘协的感情越来越深。他们不再是皇宫里那个“傀儡皇帝”和“政治皇后”,而是一对普通的夫妻,一起面对生活的酸甜苦辣。刘协曾经对曹节说:“如果不是因为你,我可能早就撑不下去了。现在虽然不是皇帝了,但能和你一起为百姓做点事情,我觉得比在皇宫里当傀儡开心多了。”曹节听了,笑着说:“只要我们能在一起,不管过什么样的日子,我都觉得很幸福。”
青龙二年(公元234年),刘协去世,享年五十四岁。魏明帝曹叡(曹丕的儿子)得知消息后,按照汉朝皇帝的礼仪,将刘协葬在了禅陵。
刘协的去世,对曹节是个巨大的打击。她一下子苍老了很多,每天都在刘协的墓前发呆,有时候会对着墓门说话,仿佛刘协还在她身边一样。身边的人都劝她想开点,她却说:“我这辈子,最对不起的就是汉朝的列祖列宗,没有守住汉朝的江山。现在陛下走了,我也没有什么牵挂了,只希望能早点去陪他。”
景元元年(公元260年),曹节去世,享年六十五岁。在去世之前,她留下了遗愿:“我死后,不要葬在魏国的皇陵里,也不要用魏国的礼仪安葬我。我是汉朝的皇后,要和陛下一起葬在禅陵,永远陪着他。”
当时的魏国皇帝是曹奂(曹操的孙子),他知道曹节的遗愿后,虽然心里有些不情愿,但还是答应了她的请求,将曹节与刘协合葬在了禅陵。曹节也成为了东汉王朝最后一位皇后,她的去世,也标志着东汉王朝彻底走进了历史的尘埃。
参考《三国志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