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章 中原变乱

雪,大雪。六日风雪不曾停歇,天地间唯余一片混沌的惨白。

朔风卷着鹅毛般的雪片,狂暴地抽打着屋脊、树木,也抽打着「河北按察使」方延正焦灼的心。

白茫茫一片大地,不见生人活物,唯有死寂的寒冷,吞噬着中原数省的生机。

河南、河北、山东……自入冬以来,这广袤的中原腹地便陷入冰寒炼狱。

持续不断的暴雪压垮了本就因秋收蝗灾而减产的脆弱希望。

官仓告罄,民舍无粮,冻毙者枕藉于道。绝望如同瘟疫,在呼啸的风雪中蔓延。

河南数府已传来灾民聚众强开官仓的消息,而此刻,方延正的书房里,炭盆的火光明明灭灭,映照着他手中那封来自兄长、「河南戍卫军宣慰使」方延彬的密信,字字如冰锥,刺入他早已紧绷的神经。

“……南阳府灾民聚众数千,啸聚城外,府城戒严!

张抚台恐朝廷降罪,严令各府隐匿实情,不得上报,唯言‘流寇滋扰’。

更调「河南戍卫将军」汪庆麟麾下三千戍卫军,欲行弹压!

兄观之,民怨已如沸鼎,强压之下,恐生巨变!河北毗邻,弟当万分警惕……”

方延正的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信笺,指甲透出些浓厚的血色来。

兄长信中透出的急迫与忧虑,比他想象的更糟。

隐匿灾情,调兵镇压,「河南巡抚」张成栋这是在玩火!

“老爷……” 书房门被轻轻推开,妻子陈氏端着一碗热参汤进来,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愁容与疲惫,眼底带着深深的祈求,“夜深了,寒气重,喝口汤暖暖身子吧。”

她放下汤碗,却未离开,犹豫再三,终于还是开口,“老爷…您…您能不能亲自给瑜儿写封信?我月月去信,苦口婆心,可那孩子…石沉大海一般,半点回音也无。

他爹的话…他总该听一听吧?这兵荒马乱,天寒地冻的,他在那南方之地……我这心里,日夜悬着啊!”

陈氏的声音带着哽咽,这几年的担忧,在这雪灾肆虐的夜晚,终于决堤。

方延正看着妻子鬓角新添的霜色,心中涌起一阵尖锐的刺痛和无力。

儿子方瑜,那个倔强如牛、放着京中清贵仕途不走,偏要效仿什么班超投笔从戎,结果却是跑到了南方吴逆军中任职!

他何尝不念?何尝不忧?只是……

他张了张嘴,喉头却像被冰雪堵住,那些劝归的话,在兄长信中描述的民变惨状面前,在河南河北这千里冰封、饿殍遍野的现实面前,显得如此苍白无力。

他最终只是沉重地叹了口气,疲惫地挥了挥手,哑声道:

“……知道了,容我想想……你先歇息吧。”

陈氏看着丈夫布满血丝的眼睛和欲言又止的沉重,知道再多言也是徒增烦忧,只得含着泪,默默退了出去。

书房内,只剩下炭火偶尔爆裂的噼啪声和窗外风雪更猛烈的呼啸。

方延正颓然坐回椅中,盯着跳动的火苗,兄长的警告、妻子的哀求、窗外吞噬一切的暴雪、还有那千里之外倔强儿子的身影,在他脑中混沌地交织,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。

河南的民乱之火,真的会烧过黄河,燎原到河北吗?

再加上兄长「河南戍卫军宣慰使」一职待了有些年头了,圣佑初年宣慰、宣抚尚且只针对土司、边民而专设。

至正元元年起,二使职已然随军而设,凡有驻军之地,必设宣慰宣抚,职权大不如前,却也能安置。

兄长当了近七年不曾有过升迁,也是急得很。

家族是有些鼎赫大员,竟一个都不在朝中,只分散各地,或为督抚、或为将校,这事又能去找谁。

诸多事情一并堵在脑中,直叫他头疼的紧,一时之间思绪都无法集中。

“咚咚咚——!”

急促而沉重的砸门声,如同惊雷般撕裂了雪夜的死寂,也打断了方延正纷乱的思绪。

“臬台大人!臬台大人!巡抚衙门急召!所有四品以上官员,即刻前往议事!十万火急!”

府门外,传信使者嘶哑而焦急的声音穿透风雪传来,带着不容置疑的紧迫。

不待管家前往开门,他就已在后院都听到了这叫喊声,方延正心头猛地一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