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0章 经济战的威力。

在北平,伪“中国联合准备银行”总行的金库里,堆积着大量回笼的旧钞,需要定期销毁。然而,在一次例行的抽查中,惊恐万分的银行职员发现,一批等待销毁的“旧钞”中,竟然混杂着大量连银行内部高级职员都难以分辨真伪的假钞!这些假钞的号码段、版别与真钞完全一致,甚至连一些极其细微的印刷特征都模仿得惟妙惟肖!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消息被严格封锁,但在银行内部却引发了地震般的恐慌。如果连金库里都无法分辨真假,那流通在市面上的情况该有多么严重?银行的信用基石开始动摇。

紧接着,更诡异的事情发生了。在一些大的商业结算和银行往来中,开始出现“重号”钞票!即两张甚至多张号码完全相同的“联银券”同时出现在不同的交易中。这如同一声惊雷,彻底击穿了伪币的信誉防线。

“联银券是假的!”

“银行自己都在印假钱!”

“这钱不能要了!”

流言如同野火般在敌占区各大城市蔓延。挤兑风潮首先在北平、天津等大城市爆发。恐慌的市民和企业手持伪钞,涌向银行要求兑换银元或法币(尽管法币也在贬值,但相比突然失去信用的伪钞,似乎更可靠些)。银行门前人山人海,秩序一度失控。伪政权不得不调动军警弹压,并宣布暂时限制兑换额度,这无异于火上浇油,更加剧了民众的恐慌和对伪政权的不信任感。

金融市场的混乱,迅速传导到其他领域。商品交易几乎陷入停滞,商人们拒绝接收大额伪钞,或者要求大幅折扣。物价如同脱缰的野马,一日数涨。工厂因为原料采购困难和产品销路受阻而停产。敌占区的经济生活陷入了严重的混乱和停滞。

敌人试图稳定局势,一方面加紧稽查“假钞”源头,另一方面强行维持伪钞流通,甚至采取行政命令手段平抑物价。但在汹涌的市场力量和民众恐慌面前,这些措施显得苍白无力。他们印钞掠夺民众,如今却被更“真”的假钞反噬,其金融掠夺体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。

---

司令部里,陈世根和傅水恒对着最新的战果报告,相视而笑。报告不仅详细列出了通过各种渠道套取回来的物资清单——其数量和质量远远超过了最初的预期,足以支撑根据地和部队度过一个较为宽裕的冬天,并且还能支援兄弟部队一部分;还汇总了敌占区经济陷入混乱、伪币信用崩塌的情报。

“参谋长,这一仗,打得漂亮!”傅水恒难掩兴奋,“没想到这经济战的威力,比真枪实炮也不遑多让啊!”

陈世根点了点头,目光深邃:“是啊。经济战线,同样是你死我活的战场。敌人用金融手段吸我们的血,我们就用同样的手段,摧毁他们的经济基础,动摇他们的统治秩序。水恒同志,你的‘系统’,在此战中居功至伟!”

他走到地图前,看着那些因为经济混乱而标上特殊记号的城市节点,继续说道:“不过,敌人不会坐以待毙。他们一定会疯狂反扑,加紧清查和封锁。我们的行动也要随之调整。”

“下一步怎么办?”傅水恒问道。

“第一,大规模‘采购’行动暂告一段落,转入更精细、更有针对性的小规模套取,目标转向特定的战略物资,如制造弹药的化工原料、精密仪器等。第二,配合武工队,在基层乡村,利用伪钞贬值、人心惶惶的机会,用我们手中尚存的一部分伪钞,低价收购地主富农手中的粮食和物资,或者鼓励他们用实物抵税,进一步瓦解敌伪的基层征敛体系。第三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”陈世根转过身,语气严肃,“我们要开始逐步建立和巩固我们自己的金融体系,推广我们的边币,在根据地和游击区树立边币的信用。只有当我们自己的货币站稳了脚跟,才能彻底摆脱敌人经济上的控制和掠夺。”

傅水恒认真地点点头:“我明白。系统可以继续提供支持,无论是物资,还是…在某些技术方面。”

“好!”陈世根用力拍了拍傅水恒的肩膀,“经济战是一场持久战、综合战。我们开了个好头,但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。让敌人继续在他们自己制造的金融泥潭里挣扎吧!而我们,要抓紧这宝贵的时机,壮大自己!”

窗外,天色已近黄昏,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一片瑰丽的橘红色。陈世根仿佛看到,那不仅仅是被染红的云彩,更是敌占区陷入混乱和恐慌的金融战场映照出的血色黄昏。这场不见硝烟的战斗,其威力已然显现,并且将继续发酵,如同无声的惊雷,持续震撼着敌人看似坚固的统治堡垒。经济战的烽火,已经点燃,并将以另一种形式,燎原不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