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4章 战术创新“没良心炮”。

“没良心炮?”傅水恒先是一愣,随即哈哈大笑,“好!这个名字好!够直接,够解气!对付鬼子汉奸,讲什么良心?就这么定了!”

名字一定,仿佛给这个还在襁褓中的新武器注入了灵魂,团队士气为之一振。解决了引信可靠性这个最关键的技术瓶颈后,接下来的试验顺利了许多。

终于,迎来了首次全装药实弹测试。地点选在更远的深山靶场,警戒范围扩大到数里。团部的领导们都来了,神情凝重地站在远处的观察掩体后。

山谷中央,一个标准汽油桶大半截埋在坚实的土地里,桶口以一定角度斜指向远处的模拟碉堡(用石头和土木搭建)。一名经过严格训练的战士,小心翼翼地将一个重达十几公斤、捆扎结实的炸药包放入桶底,检查引信,然后迅速撤离。

赵铁锤亲自检查了最后一遍,向陈世根点了点头。陈世根深吸一口气,举起右手,猛地挥下:“发射!”

负责点火的战士用长长的竹竿点燃了伸出的药捻,旋即飞也似地跑向安全区。

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。时间仿佛凝固了几秒。

突然——

“轰!!!”

一声绝非寻常火药爆炸的、沉闷如夏日惊雷般的巨响在山谷中炸开!大地随之一颤。只见一道粗壮的黑影拖着淡淡的烟迹,从汽油桶口呼啸而出,以一种看似笨拙却速度极快的抛物线,划过山谷的天空,直扑目标!

飞行时间短暂却又无比漫长。在无数道紧张目光的注视下,那个黑影准确地砸在了模拟碉堡的前方约三五米处。

“砰——轰隆!!!”

紧接着是一声更加惊天动地的爆炸!腾起的烟尘和火光瞬间吞噬了那座“碉堡”,剧烈的冲击波裹挟着碎石、土块向四周迅猛扩散,即使站在几百米外的掩体后,也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气浪和脚下清晰的震动。烟尘缓缓散去,原先碉堡的位置只剩下一个巨大的弹坑和一片狼藉的废墟。

成功了!

短暂的寂静之后,靶场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!战士们激动地跳出掩体,相互拥抱,捶打着对方的肩膀。赵铁锤和兵工厂的工匠们热泪盈眶,多日来的疲惫和压力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回报。

傅水恒团长用力拍着陈世根的肩膀,激动得说不出话来。傅必元政委长长舒了一口气,脸上露出了久违的、轻松的笑容,他走到陈世根身边,看着远处尚未散尽的硝烟,感慨道:“老陈啊,咱们这下,算是真正有了一件能敲碎敌人硬壳的重锤了!”

“没良心炮”试射成功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独立团,全团上下士气大振。兵工厂在赵铁锤的带领下,开始加班加点,利用缴获和搜集来的汽油桶,批量生产这种结构简单的“重武器”。陈世根则着手编写训练大纲和战术手册,从各营挑选机灵、沉稳的战士,组成专门的“飞雷炮”分队,进行紧急培训,内容包括发射筒的构筑、药包装填、射角计算、安全规程等。

很快,“没良心炮”迎来了它的实战首秀。

日军一个小队,携一挺九二式重机枪,占据了位于交通要道上的王家峪村,并在村头利用坚固的祠堂修筑了核心工事。祠堂墙壁厚实,普通的步枪、机枪子弹打上去只有一个白点,迫击炮弹落上去也往往只能炸掉一些砖瓦,难以摧毁其结构。日军凭借这个火力点,控制了进出村子的道路,给我军的行动造成极大困扰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独立团一营奉命拔掉这个钉子。几次试探性进攻,都被祠堂里密集的火力压了回来。

“把‘没良心炮’拉上来!”接到前线报告后,傅水恒果断下令。

当天夜里,借着夜色掩护,一营的“飞雷炮”分队悄悄前出,在距离日军祠堂约一百五十米的一处洼地,开始构筑发射阵地。战士们挥动工兵锹,迅速挖出两个符合要求的土坑,将两个刷着黑漆的汽油桶牢牢固定在里面,桶口微微调整,对准了黑暗中祠堂那模糊的轮廓。

陈世根亲临前沿指挥所,通过望远镜观察着。他能感觉到身边战士们的紧张和期待。这是“没良心炮”第一次在战场上接受检验,成败在此一举。

凌晨四点,天色将明未明,正是一天中最寂静,也是敌人最容易松懈的时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