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铁流暗涌,直指华北
(本故事纯属虚构,如有雷同纯属意外巧合)。
辽沈战役的硝烟尚未散尽,黑山阻击战的鲜血仍浸染着冻土,傅水恒独立师的将士们还未来得及洗去征尘,一道绝密命令便如惊雷般传至师部:
“即刻隐蔽入关,直扑华北,不得有误。”
命令简短,却字字千钧。师参谋长陈世根捏着电文,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。他抬眼望向窗外,沈阳城内尚有零星的枪声和欢呼声交织——这座东北重镇刚刚回到人民手中,全城都沉浸在解放的喜悦里。而他的部队,这支刚刚经历了黑山阻击战炼狱般考验的雄师,却要像一把即将出鞘的利刃,悄无声息地离开这片他们用热血换来的土地。
一、星夜受命
师部作战室内,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。马灯的光晕摇曳,映照着师长傅水恒、政委李为民以及陈世根等人严峻的面庞。
“老陈,你怎么看?”傅水恒将电文推至桌案中央,声音沙哑,眼窝深陷,但目光依旧锐利如鹰。
陈世根没有立刻回答,他走到悬挂的巨幅地图前,手指从沈阳缓缓向南移动,越过那道粗重的、代表关隘的长城线条,最终定格在华北平原。他的脑海中飞速运转:部队自黑山阻击战下来,减员严重,弹药亟待补充,战士们身心俱疲… 此刻入关,堪称兵家大忌。然而,战略机遇转瞬即逝。东北敌军主力覆灭,关内敌军惊魂未定,正是我军挟大胜之威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挺进华北,将战火引向蒋管区腹地的绝佳时机。
“困难很大,”陈世根终于开口,声音沉稳,“但必须执行。关键在于‘隐蔽’和‘迅速’。要让敌人成为聋子、瞎子,等他们反应过来,我们的刀尖已经抵在他的咽喉上。”
他提出初步构想:“第一,全师实施最严格的无线电静默和灯火管制。第二,选择夜间行军,昼伏夜出,避开主要交通干线和城镇。第三,充分利用地方党组织和游击队的力量,提前侦察路线,建立秘密补给点。第四,进行深入政治动员,让每一位战士都明白此次行动的极端重要性和保密纪律。”
傅水恒重重一拍桌子:“就这么干!老陈,你来拟定具体行军方案和保密细则。政委,思想工作你负责,要告诉同志们,解放沈阳不是终点,全中国的解放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!”
二、铁流暗涌
夜幕降临,辽西大地寒风凛冽。独立师的各团、营单位,没有召开誓师大会,没有嘹亮的军号,甚至没有过多的火把,如同涓涓细流,从各自的驻地悄然汇出,向着西南方向,沉默而坚定地开进。
陈世根骑着战马,立于一处高坡,俯瞰着这支无声的铁流。只能听到脚步声、马蹄包裹着棉布发出的闷响,车轮压在土路上细微的吱呀声,以及战士们压抑的咳嗽声。没有抱怨,没有疑问,只有一种经过战火淬炼的、对命令绝对服从的坚毅。他看到担架队抬着重伤员紧随队伍,看到宣传队的队员跑前跑后,低声传递着简短的鼓励,看到后勤人员将有限的干粮和水分发到战士手中……这一切,都在近乎绝对的静默中进行,秩序井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