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5章 巧遇老部下。

电话两端,都陷入了沉默。只有电流的滋滋声,仿佛在传递着我们心中共同的、汹涌澎湃的情感。

“国涛,”我打破了沉默,“见到老傅,对你而言,是好事。这比你读多少文件,开多少会议,都更能让你看清,我们当初是为了什么而战斗,现在又应该为了什么而奋斗。”

“我明白,老首长。”李国涛的声音变得坚定起来,“这次下去,原本只是例行调研,没想到,遇到了傅营长,给我上了这辈子最深刻的一课。什么是对党的忠诚,什么是为人民服务,什么是淡泊名利,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……傅营长,他用他这几十年的行动,给我,给我们所有知道他故事的人,立起了一座丰碑!”

“那座丰碑,不在荣誉室里,而在田野上,在乡亲们的心里。”我补充道。

“是的,在田野上,在心里。”李国涛重复道,随即,他的语气带上了一丝决断,“老首长,我知道傅营长的脾气,直接给他物质上的帮助,他肯定不会要,反而会让他不安。但是,他推广的那个农业技术,他对池溪村、对朋口镇、乃至对整个连城县农业发展的规划和设想,省里可以研究,可以在政策、资金和技术力量上给予更大的支持!我们要把他点亮的这盏灯,让它照得更亮,照得更远!这,或许才是对他最好的致敬!”

“好!国涛,你能这么想,这么做,就对了!”我感到由衷的欣慰。傅水恒这面“镜子”,不仅照见了清贫与奉献,更照见了责任与方向。他影响了陈明远,如今又影响了李国涛,这种精神的接力,或许比他个人生活的改善,意义更为深远。

挂断电话后,我久久伫立在窗前,望着窗外都市的繁华景象,思绪却飞越千山万水,落在了闽西那个青山环抱的小山村。

我想象着李国涛与傅水恒告别的场景:一位是衣着光鲜、前呼后拥的省委书记,一位是衣衫简朴、满身泥土的老农。他们的手再次握在一起,这一次,李国涛的握手一定充满了敬意,而傅水恒的笑容,定然依旧平和、淡然。

这次看似偶然的“巧遇”,实则是一场必然的“心灵叩问”。傅水恒,用他极致的清贫与极致的富足(精神的富足),为他位高权重的老部下,也为我们所有知晓他故事的人,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。

他的勋章,锁在箱底,无声。

但他的功绩,写在大地,无言却震耳欲聋。

他的清贫,刻在生活,刺目却光芒万丈。

老部下李国涛的惊叹与反思,正是这“无声勋章”在另一个维度上,发出的、深沉而悠远的回响。这回响,必将穿越时空,激励着更多手握权力的人,去思考权力的本质,去践行最初的誓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