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操站在高台上,眺望着西线方向,那里升腾起的烟尘几乎遮蔽了半边天空。他的拳头紧紧攥着,指节发白。东线的捷报固然可喜,但西线承受的压力,也已接近极限。
“告诉妙才(夏侯渊)和子廉(曹洪),给吾死死顶住!一步也不许退!”曹操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嘶哑,“告诉他们,援兵马上就到!”
所谓的“援兵”,其实是曹操手中最后的预备队,以及从其他相对平静防线抽调的小股部队。陈暮看着传令兵飞奔而去,心中明白,这已是孤注一掷。若西线崩溃,东线即便取得再大战果,也将失去意义。
东西两线同时告急,陈暮的后勤压力陡增。箭矢、伤药、替换的兵器、加固营垒的木石……所有的物资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消耗。
尤其是西线,箭矢的消耗量达到了一个恐怖的数字。陈暮几乎住在了临时设立的物资调配处,不停地签发调令,催促后方加速运输,协调民夫冒着被流矢射中的风险向前线输送补给。
“祭酒!西线三号壁垒箭矢告急!守将请求支援!”
“东线张将军部请求补充火油和拒马!”
“伤兵营药材不足,尤其是金疮药!”
各种求援的信息雪片般飞来。陈暮强迫自己冷静下来,大脑飞速运转,权衡着各处需求的紧急程度和手头资源的分配。他深知,此刻任何一个错误的决策,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小主,
他将有限的箭矢优先保障西线最危急的几段营墙;将火油和拒马调给东线,支持张辽扩大战果;同时紧急下令,征调随军医官和所有懂包扎的辅兵,集中力量处理西线送下来的重伤员。
“去告诉西线的弟兄们,箭,管够!让他们放心射!”陈暮对一名前来领取箭矢的军校斩钉截铁地说道,尽管他自己心里清楚,库存正在飞速见底。此刻,士气比物资更重要。
战至午时,东线的战果持续扩大。韩荀部被彻底击溃,韩荀本人死于乱军之中。赵睿率残部向东北方向溃逃,张辽、乐进正分兵追击,扩大战果,兵锋直指袁军主力的侧后。
而西线,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后,曹军依然如同磐石般牢牢钉在营垒之上。袁军的攻势虽然猛烈,却始终无法突破那一道道由血肉和意志构筑的防线。尸体堆积如山,几乎堵塞了进攻的道路,袁军士兵的士气,在持续的高强度攻击和巨大伤亡下,开始出现明显的衰竭迹象。
曹操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。他猛地转身,看向一直沉默伫立在一旁,如同影子般的典韦,以及他麾下那支最为精锐的“虎卫军”。
“典韦!”
“末将在!”典韦踏步上前,声如闷雷。他身材魁梧异常,手持一双沉重的大铁戟,如同门神般威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