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章 润物无声

魏砥 柯哀的罐头 1486 字 12天前

与崔琰的这次交谈,让陈暮对河北士风与人才选拔的困境有了更深的理解。他意识到,打破固有的圈子,从更广阔的层面发掘人才,是稳固新占领区统治的关键之一。

政务之余,陈暮并未放松对沮鹄一伙及甄府动向的监控。然而,对方似乎察觉到了什么,活动变得更加隐秘。沮鹄等人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,而甄府更是大门紧闭,除了必要的采买,几乎无人出入。

这种反常的平静,反而让陈暮更加警惕。他增派了人手,扩大监控范围,不仅盯着甄府,也将与甄家有姻亲、故旧关系的几家府邸纳入视线。同时,他加紧了了对袁绍时期旧档的梳理,希望能从故纸堆中找到更多关于沮授与甄家关系的线索。

这日,他在一卷关于袁绍赏赐的帛书中,发现了一条之前忽略的记录:建安五年,袁绍曾将一批由俘获的黑山军匠户打造的优质兵械,赏赐给几位心腹将领,其中就包括当时镇守幽州的袁熙,而负责接收和分发这批兵械的,正是时任袁熙麾下参军的沮授。

兵械……沮授……袁熙……甄家……

陈暮脑中仿佛有电光闪过。沮鹄等人暗中搜集军械,是否与这批当年经沮授之手、可能未被完全记录的兵械有关?甄家在其中,又扮演了什么角色?是提供了藏匿地点,还是利用其影响力进行掩护?

线索依然破碎,但指向性似乎更加明确。陈暮感到,自己正在接近一个隐藏在邺城繁华表象下的秘密网络,这个网络可能与逃亡在外的袁熙仍有联系,其图谋,恐怕不小。

夜幕降临,陈暮终于处理完一日公务。他揉了揉酸胀的腕骨,走到院中。春夜的微风带着些许暖意,吹散了值房内的沉闷。天上繁星点点,与邺城稀疏的灯火交相辉映。

他回想起今日与张辽、崔琰的交谈,以及那隐藏在平静下的调查。与武将的务实交涉,与名士的政见交流,与暗中敌人的无声较量……这一切,都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他。

他不再仅仅是那个依赖于细致观察和情报分析的参军,他开始学习如何协调各方,如何处理实际政务,如何理解不同群体的诉求与局限,如何在复杂的局面中,既坚持原则,又懂得变通。

拿出那方黑色“砥石”,指尖感受着其粗糙而坚实的质感。它似乎也在悄然发生变化,表面的棱角被磨得稍显圆润,色泽愈发深沉内敛,但内核却更加坚硬。润物无声,成长亦然。在这北地的春风里,在案牍劳形与人情练达之中,陈暮这块“砥石”,正以一种缓慢而坚实的步伐,不断提升着自己,更深地融入这时代的洪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