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0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

魏砥 柯哀的罐头 2625 字 11天前

---

江陵,文聘军府。

烛火摇曳,映照着文聘凝重的脸庞。他刚刚送走了来自最西面哨站的斥候船队正,空气中还残留着江风与水汽的味道,但更浓的,是那份紧急军情带来的压抑。

“将军,确认了。是江东甘宁的旗号,约三十余艘走舸快船,载有千余精锐,三日前的黄昏时分突破了我军在巫峡口的巡防,现已进入西陵峡段。他们行动迅捷,利用暗夜和复杂水道,避开我军主力巡逻路线,已在空泠峡(今西陵峡内兵书宝剑峡附近)和夷陵(今湖北宜昌)以西的荆门山一带,选择险要处建立了三处临时水寨,规模不大,但位置极为刁钻。”

副将指着粗糙绘制的水域地图,语气带着愤懑:“这帮水寇,像泥鳅一样滑溜!我们的艨艟斗舰在那些狭窄湍急的水道施展不开,小股哨船又不敢轻易接战,甘宁的锦帆贼名不虚传,水战悍勇无比。”

文聘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划过,从江陵向西,经过枝江、夷陵,直至那标志着峡江起点的荆门山、虎牙山。他的目光锐利如鹰隼,仿佛能穿透地图,看到那险峻峡谷间奔腾的江水和若隐若现的江东战船。

“周瑜……果然出手了。”文聘的声音低沉而平稳,听不出太多波澜,但紧握的拳头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,“空泠、荆门,此地山高水急,江面狭窄,易守难攻。甘宁在此立寨,非为占据,实为扼喉。一则窥伺巴蜀门户,若益州有变,他可第一时间反应;二则,如同在江陵上游钉下了几颗钉子,随时可顺流而下,袭扰我江陵侧翼,截断我与襄阳乃至荆南的水路联系。好毒的眼光!”

他深知周瑜此策的狠辣。这并非大军压境的正面强攻,而是一把抵在腰眼上的匕首,让你寝食难安,不得不分兵防备,时时刻刻消耗你的精力和资源。江陵新附,人心未定,防线尚在加固,若被甘宁这般持续骚扰,必将疲于奔命。

“传令!”文聘霍然起身,命令清晰果断,“一,水军前部督,率艨艟十艘,走舸二十,即刻西进,驻防夷陵城与江面,与甘宁部保持对峙态势。严令各部,无我将令,不得主动出击接战,以防敌军诱敌深入之计!”

“二,征调熟悉西陵峡至荆门山水文、地形的本地渔夫、樵夫,编入军中为向导,组建多支精干哨探小队,乘轻舟日夜监视甘宁部动向,摸清其水寨虚实、换防规律。”

“三,加派信使,以六百里加急,将此处军情详呈襄阳前将军!请求增调擅长山地、狭水作战的步卒与水军,并拨付相应军械粮草,以固西线!”

副将肃然领命:“末将遵令!”

文聘走到窗边,望向西方沉沉的夜幕。那里,长江如怒龙般闯入群山,而周瑜的獠牙,已经借着这黑暗,悄无声息地探了进来。江陵的压力,并未因城池的易主而减轻,反而以另一种更阴险的方式,骤然加剧。

襄阳,镇南将军府。

相较于江陵的紧张,此处的气氛显得庄重而压抑。议事厅内,陈暮端坐主位,下首左边是王粲、崔琰等核心文官,右边则是一位面容清癯、言辞便给的文士——刘备的使者,简雍。

简雍手持刘备亲笔书信,语气不卑不亢,带着几分刘备特有的仁厚与恳切:“……前将军明鉴。我主刘皇叔,乃汉室宗亲,一心讨贼,匡扶社稷。然赤壁战后,暂借油江口弹丸之地栖身,兵不过数千,将止关、张、二人,粮草军械皆仰赖吴侯与前将军接济,实难以为继。长此以往,非但无力北图曹贼,恐连自保亦成问题。”

他顿了顿,观察了一下陈暮的神色,见对方只是平静聆听,便继续道:“皇叔听闻前将军仁德布于荆襄,故特遣雍前来,恳请前将军念在同为汉臣、共扶汉室之情谊,暂将长沙、零陵、桂阳、武陵此荆南四郡之地,借予我主屯兵蓄民,以为抗曹之基业。皇叔承诺,但有所得,必不忘前将军大恩,他日若能克复中原,定当奏明天子,厚报于您!”

话音落下,厅内一片寂静。崔琰眉头紧锁,面露不豫之色。王粲则微微眯着眼,手指无意识地在膝上轻敲,显然在快速思考。

陈暮脸上依旧带着温和的笑意,他缓缓开口,声音沉稳:“简先生一路辛苦。玄德公之心,暮深感钦佩。赤壁并肩,共抗国贼,此情此景,犹在眼前。玄德公仁名播于四海,乃当世英雄,屈居油江小县,确是委屈了。”

他先肯定了刘备的立场和功劳,语气真诚,让简雍心中稍安。

然而,陈暮话锋随即一转:“然,简先生所言借地之事……请恕暮难以从命。”他抬手止住想要说话的简雍,继续说道,“荆州九郡,非暮之私产,乃大汉之疆土,朝廷之州郡。暮受曹公举荐,陛下恩准,都督荆州军事,牧守此地,首要之责便是保境安民,使朝廷疆土完整无缺。私相授受土地,于法不合,于理不通,暮若行之,将置朝廷法度于何地?又将如何面对曹公与陛下之托付?”

小主,

他的理由冠冕堂皇,牢牢占据着法理和道义的制高点。简雍张了张嘴,一时竟不知如何反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