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1章 丹阳余烬

魏砥 柯哀的罐头 1652 字 11天前

---

宛陵城的清晨,被一层薄雾笼罩,带着山间特有的湿润与清寒。太守府内,陆逊一夜未眠,眼中带着血丝,但精神却异常清明。他面前摊开着刚刚收到的几份密报,以及他亲自起草、准备发往建业的奏章草本。

彭材的暂时屈服,如同在沸腾的油锅里滴入了一滴冷水,表面看似平息,内里的激荡却远未停止。根据心腹连夜探查回报,彭材寨子附近确实发现了陌生人的踪迹,但在陆逊离开后不久,那些人便如同鬼魅般消失了,只留下一些难以追查的蛛丝马迹。对方显然极其谨慎,且拥有高效的信息传递渠道。

“府君,是否要加大搜捕力度?这些人定然还未走远!”郡尉面带杀气地建议。

陆逊摇了摇头,目光沉静:“不可。对方既已警觉,强行动手,无异于打草惊蛇,甚至可能逼得彭材再次反复。如今首要之务,是稳住彭材,兑现我们承诺的粮种、农具,让他和他的部族真正看到与官府合作的好处。同时,暗中布网,严密监控各条出入山区的要道,尤其是通往庐陵、乃至江北的方向。这些人既然来了,就不会只接触彭材一处。”

他拿起那份奏章草本,又仔细审视了一遍。奏章中,他详细禀报了丹阳山越近期骚动的情况,隐晦地提及可能存在外部势力挑唆,并陈述了自己亲自入山安抚彭材的经过与结果,最后恳请朝廷(孙权)酌情拨付钱粮,以巩固安抚成果,并加强丹阳武备。通篇措辞谨慎,既说明了潜在风险,又突出了自己处置得当,力求不授人以柄。

“将此奏章,以六百里加急,直送建业,面呈吴侯。”陆逊将奏章封好,递给一名绝对可靠的亲信。他知道,这封奏章抵达建业后,会在本就暗流汹涌的江东朝堂激起怎样的波澜,但他必须这么做。这既是对孙权的交代,也是对自己处境的一种试探。

处理完这些,他走到窗边,推开窗户,任由清冷的晨风拂面。山中的迷雾似乎散了一些,但他心中的疑云却愈发浓重。那些消失的“外人”,他们究竟是谁?是曹操派来搅乱江东后方的细作?还是……江西那位,在取得了荆南之后,已然不满足,开始将触角伸向江东腹地了?

他想起在泉陵时,陈暮那温润却深不见底的眼神,以及交州展现出的那种蓬勃而有序的活力。若真是陈暮所为,其志恐不在小。

与此同时,泉陵州牧府内的气氛,同样带着一种大战前的凝重与兴奋。

陈暮、庞统、徐元再次聚于沙盘之前,只是这次沙盘的范围扩大了许多,不仅包括了荆南四郡,更将整个汉中盆地、益州北部乃至关中部分地区都囊括在内。

“最新战报,夏侯渊攻破阳平关后,张鲁内部混乱,杨昂、杨任等人据守南郑周边险要,与曹军对峙。刘备已亲率大军出葭萌关,以关羽为先锋,星夜驰援。”庞统指着沙盘上汉中的位置,语速较快,“曹操势大,但汉中地势险峻,张鲁余部仍有一定抵抗力,刘备此番精锐尽出,双方必有一场恶战。”

徐元接口道:“据江东暗线回报,孙权接到刘备使者邓芝的求援后,态度暧昧,虽未明确拒绝,但也未见有出兵合肥的迹象。倒是陆伯言在丹阳,似乎察觉到了什么,刚刚以六百里加急向建业递了奏章,内容虽未可知,但必与近日丹阳山越骚动及我等暗中布置有关。”

陈暮负手而立,目光在沙盘上南北两个焦点之间来回移动。北方汉中战火已燃,南方江东暗流涌动。

“士元,依你之见,汉中局势,最终会如何?”陈暮问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