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9章 江北来风

魏砥 柯哀的罐头 1609 字 11天前

---

秋深时节,长江之上烟波浩渺。一艘看似普通的商船,悬挂着江北广陵的旗号,随着其他往来船只,缓缓靠近了南岸京口码头。经过水军兵士例行的盘查后,商船获准靠岸。船首立着一位文士打扮的中年人,身着青衫,头戴纶巾,面容清雅,三缕长须随风轻拂,眼神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精明与审度。他,正是曹操麾下着名的辩士、名士蒋干,字子翼。

蒋干此番渡江,明面上的理由是受广陵太守陈登所托,与江南士族商讨今岁丝绢与粮食的互市事宜。陈登镇守广陵,与江南素有商贸往来,此理由倒也说得过去。然而,其怀中实则揣着曹操的密令,旨在探查陈暮移镇建业后的虚实,并尝试接触江东内部对陈暮统治仍有异心的势力,若能离间其君臣,或策反一二关键人物,则为上善。

“江南风光,果然与江北不同,少了几分肃杀,多了几分柔靡。”蒋干踏上码头,心中暗自品评,目光却飞快地扫过京口的市集、仓廪以及不远处的军营水寨。但见市集还算繁华,仓廪规制严整,水寨中战舰排列有序,巡逻兵士精神饱满,心中不由一凛:“这陈暮,治军理民,确有一套。非是孙仲谋可比。”

他在当地驿馆安顿下来后,并未急于开展“正事”,而是连日来以访友、游览为名,流连于京口、丹徒的士人圈子与市井之间,听其言,观其行,试图更深入地了解这方土地的人心向背。

蒋干渡江的消息,几乎在他踏上京口土地的同时,便已通过暗卫的渠道,摆在了陈暮的案头。

镇南大将军府书房内,烛火通明。陈暮、庞统、徐元、陆逊四人再次聚首。

“蒋干,蒋子翼。”庞统捻着胡须,冷笑道,“曹操倒是会选人。此人口才便给,善于交际,昔年在周瑜处便曾碰壁,如今又来我处行那离间之事乎?”

徐元神色凝重:“蒋干此来,绝非仅为商贸。其必携曹贼密令,意在窥我虚实,搅动风云。如今我初定江东,内部未必铁板一块,若被其寻得缝隙,恐生事端。”

陆逊沉声道:“主公,蒋干在京口、丹徒一带,频繁接触当地士人,其中不乏一些此前与顾承等人有过往来、虽未参与作乱却心存观望之辈。其言行虽谨慎,然其意图,昭然若揭。”

陈暮看着暗卫报来的蒋干近日行踪记录,面色平静:“可知其具体接触了哪些人?谈了些什么?”

庞统答道:“多是些诗文唱和,品评人物,偶有议论时政,亦是泛泛而谈,尚未抓到其切实把柄。接触之人,以丹徒朱氏、曲阿张氏等地方士族为主,皆非核心人物,但其试探之意明显。”

“看来,曹操是想投石问路。”陈暮澹澹道,“他想知道,我这座新立的金陵城,地基是否坚实。”

“主公,不若将其驱逐,或……”陆逊眼中寒光一闪,做了个手势。他担心蒋干的活动会破坏江东来之不易的稳定。

徐元却摇头:“不可。蒋干乃名士,又是以使节名义而来,若无确凿证据,贸然驱逐或扣押,必遭天下非议,正中曹操下怀,显得我等心虚不能容人。且,若能善加利用,或可反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