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8章 江淮筑骨

魏砥 柯哀的罐头 2078 字 9天前

---

许都的决策,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,涟漪迅速扩散至淮河两岸。

曹丕采纳司马懿之策,以魏王令谕,征发豫州、兖州、徐州民夫十万,调拨淮南屯田兵卒三万,并由大将满宠总督筑城事宜,张辽、陈登所部皆需协防策应。所需的巨额钱粮、建材,如同无数溪流,开始向预定的筑城地点——合肥旧城以西,巢湖以北的一处名为皖口的险要之地汇聚。

时值初夏,淮泗之地已显闷热。皖口一带,原本的村落田舍已被清空,放眼望去,是连绵不绝的临时窝棚,以及如同蚂蚁般密集穿梭的人潮。监工的皮鞭声、民夫的号子声、夯土的沉闷撞击声、木材的切割声,混杂在一起,构成一幅宏大而残酷的画卷。

满宠亲临工地,他面容冷峻,治军严谨,对筑城之事更是一丝不苟。他手持皮鞭,巡视在初步挖掘的基槽旁,但凡有深度、宽度不合规格之处,立刻责令返工,监工与工头皆受鞭笞。

“快!快!都给我打起精神!秋汛之前,城墙地基必须高出地面三尺!”满宠的声音如同寒铁,不容置疑。他深知,时间紧迫,必须在江东反应过来并大举来犯之前,让这座新城初具规模,至少拥有基本的防御能力。

民夫们衣衫褴褛,在烈日和监工的驱赶下,搬运着巨大的条石和沉重的夯土。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,又在尘土中板结。不时有人因劳累或疾病倒下,便被迅速拖走,新的民夫立刻补上位置。人命在这宏大的工程面前,显得微不足道。

与此同时,来自河北、中原的能工巧匠,也开始指导建造城墙的关键部位——棱角分明的马面、深阔的护城河、以及储备守城器械的武库。一座军事要塞的雏形,正在无数人的血汗与辛劳中,一点点地从蓝图变为现实。

远在合肥的张辽,也感受到了这股压力。他麾下的骑兵被频繁调动,巡弋于筑城区域外围,防备可能出现的江东斥候或小股骚扰部队。他知道,这座城一旦建成,将成为卡在江东咽喉的一根硬骨,但也意味着,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,江淮前线的对峙将更加激烈。

“陈明远……你会坐视此城建成吗?”张辽勒马立于高坡,望向东南方向,目光沉凝。

曹魏在皖口大举筑城的消息,如同插上了翅膀,很快便通过暗卫和边境斥候,摆在了陈暮建业大将军府的桉头。

议事堂内,气氛凝重。

“曹丕竟行此釜底抽薪之策!”徐元看着地图上标注的皖口位置,眉头紧锁,“此城若成,西可屏护合肥,东可呼应广陵,扼守巢湖通往长江之水道,确实如同一把铁锁,将我北上之路牢牢锁住。其以逸待劳,迫我主动去攻,好毒辣的算计!”

庞统捻着胡须,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:“司马仲达……此人不出手则已,一出手便是直指要害。筑城虽耗国力,然一旦功成,则江淮态势逆转。曹丕这是舍奇袭而用正兵,欲以国力压我。”

“主公,此城绝不可令其顺利建成!”霍峻因东海新胜,得以参与此次高层军议,他语气激昂,“末将愿率水军并步卒,即刻北上,趁其城墙未起,根基未稳,一举踏平皖口!”

陆逊却持重地摇了摇头:“霍将军勇武可嘉,然曹丕既行此策,岂能无备?满宠非易与之辈,张辽、陈登虎视在侧,其征发民夫十余万,军中役兵亦不下数万,看似杂乱,实则互为犄角。我军若仓促兴兵,劳师远征,攻坚于敌预设之战场,正中其下怀。即便能胜,亦必伤亡惨重,动摇我江东元气。”

陈暮静静地听着臣僚们的争论,手指在皖口的位置轻轻敲击。他深知陆逊所言才是老成谋国之言。曹丕这一手,是阳谋。逼你在他选定的时间、地点,进行对他有利的消耗战。

“伯言所言甚是。”陈暮终于开口,声音平稳,听不出丝毫慌乱,“曹丕欲筑城疲我,耗我,我岂能遂他心愿?”

他站起身,走到舆图前,目光锐利:“他筑他的城,我练我的兵,固我的本。此时强攻,殊为不智。”

“难道就眼睁睁看着?”霍峻有些急切。

“自然不是。”陈暮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,“城,可以让他筑。但筑得舒不舒心,快不快,就由不得他了!”

他转向庞统:“士元,暗卫及军中斥候,加强对皖口及其周边情报搜集,尤其是其粮道、建材来源、民夫营地分布。寻其薄弱环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