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2章 蜀中风雨

魏砥 柯哀的罐头 1863 字 10天前

诸葛亮立于身侧,羽扇轻摇:“主公,蜀道虽难,然高祖亦曾据此而王天下。关键在于蓄力待时。如今我益州,需外结盟友,内修政理。农桑不可废,盐铁需增产,府库当充盈。待民富国强,兵精粮足,一旦天下有变,则命一上将军,出汉中向秦川,则霸业可成,汉室可兴矣。”

他的话语,总是充满理性与长远的规划,如同给焦躁的刘备服下一剂清凉散。

刘备沉默良久,目光依旧望着北方,忽然道:“孔明,若……若云长能归来,以他之勇,士载(指邓艾,刘备想关羽归来之时,还能把邓艾一并带回)之智,再加上你之谋略,三路并进,则中原可图否?”

诸葛亮微微蹙眉,他明白刘备始终放不下关羽,甚至将军事上的设想也与关羽的归来绑定。这固然是兄弟情深,却也可能是战略上的隐患。

“主公,”诸葛亮谨慎地选择着词语,“用兵之道,在于天时、地利、人和。云长若能归来,自然如虎添翼。然如今之势,曹魏势大,江东虎视,时机未至,仍需忍耐。”

刘备叹了口气,不再说话。他知道孔明是对的,但他心中的那团火,却从未熄灭。他渴望兄弟团聚,渴望挥师北伐,渴望那面“汉”字大旗,能重新飘扬在洛阳的上空。

山风猎猎,吹动着他已见花白的鬓发。这位年近花甲的汉中王,站在险峻的剑阁关上,眺望着可望而不可即的北方故土,心中充满了壮志与隐忧,希望与无奈。

回到成都时,已是深夜。天空中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,敲打着王府的屋檐,更添几分清冷与寂寥。

刘备没有睡意,独自在书房中,对着摇曳的烛火,看着那幅巨大的舆图。益州被群山环抱,看似安稳,却也如同一个巨大的牢笼。东边,是态度暧昧、实力强劲的江东;北边,是势同水火的强魏;南中之地,虽已平定,却仍需分兵镇抚。

他的目光,久久停留在代表荆州的那片区域,尤其是那个标注着“江陵”的地方。那里,曾是他事业的起飞点,也是二弟关羽威震华夏的舞台,如今,却已物是人非。

“云长……三弟……”他低声呼唤着兄弟的名字,声音在空荡的书房里显得格外苍凉。他想起桃园结义时的誓言,想起一路走来的艰难坎坷,想起如今的天各一方。

一种深沉的孤独感,如同这冰冷的夜雨,渗透进他的骨髓。他拥有王位,拥有臣属,拥有土地,但他最珍视的兄弟情谊,却支离破碎。匡扶汉室的重担,更像是一座无形的大山,压得他喘不过气。

“大王,夜深了,该安歇了。”内侍小心翼翼地在门外提醒。

刘备恍若未闻,依旧枯坐在桉前。烛火将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,投射在墙壁上,随着火焰的跳动而摇曳不定。

西川的夜雨,缠绵不绝,仿佛在诉说着这位乱世王者内心无尽的忧思与挣扎。未来的路,究竟在何方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