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6章 青龙归海

魏砥 柯哀的罐头 2847 字 5天前

---

夜色如墨,江陵别院的书房内却灯火通明。关羽屏退了左右,只与蜀汉正使、丞相府参军李恢对坐。烛火摇曳,映照着关羽略显苍白却依旧威严的面容,也映照着李恢凝重而谨慎的神情。

“德昂(李恢字),”关羽的声音带着久病的沙哑,却依旧沉浑有力,“汉中王与孔明,可还安好?”

李恢恭敬答道:“劳君侯挂念,王上与丞相一切安好,只是…始终惦念着君侯。”他顿了顿,观察着关羽的神色,小心翼翼地问道,“听闻君侯此番病重,王上与丞相忧心如焚,特命恢等前来探视。不知君侯在江东…一切可还顺遂?”

关羽何等人物,岂能听不出李恢话中的试探之意?他并未直接回答,而是缓缓起身,走到窗前,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,以及远处隐约可见的长江轮廓。良久,他才长叹一声,那叹息中饱含着无尽的沧桑与复杂情愫。

“德昂,你观这江东人物如何?”关羽忽然问道。

李恢沉吟片刻,谨慎答道:“陈明远(陈暮)能于乱世中据有荆扬交,绝非庸主。其麾下赵云、黄忠、庞统、徐庶等,皆一时俊杰。待君侯之礼数,恢观之,亦算周全。”

“周全?”关羽转过身,丹凤眼中精光一闪,随即又暗澹下去,染上一抹复杂的暖意,“何止是周全。自徐州一别,某辗转来此,陈明远以客卿之礼相待,推心置腹,授以江北重兵。东关血战,八万魏军环伺,某与文长、士载困守孤城,箭尽粮绝之际,是文聘水军冒死输送补给,是陈明远在建业稳如磐石,未曾有过半分疑忌催促。”

他走到案前,拿起陈暮那封密信,递给李恢:“你看看这个。”

李恢疑惑地接过,快速浏览,脸色逐渐变化,从惊讶到愕然,再到深深的动容。信中所言,竟是陈暮主动提出,愿以最高礼节,护送关羽归蜀颐养!

“这…陈镇南竟有如此胸襟?”李恢难以置信。在他看来,关羽这等名将,纵不能为己所用,也当牢牢控制在手中,岂能轻易放归强邻?

“起初,某亦难以置信。”关羽目光悠远,仿佛穿透了墙壁,看到了那个在建业运筹帷幄的身影,“然,此确是陈明远亲笔。他言,羁留于我,非君子所为。见我病体沉疴,不忍我再受流离与猜忌之苦,愿全我与大哥、三弟…相聚之义。”

说到“大哥”、“三弟”,这位威震华夏的名将,声音也不禁有些哽咽。他一生重义,桃园结拜之情,是他心中最柔软的所在。陈暮此举,不啻于直接击中了他内心最深处。

李恢默然,心中亦是波涛汹涌。他原本肩负着探查虚实、甚至必要时施压要人的使命,却万万没想到,面对的竟是这样一个局面。江东之主,主动放人?这完全打乱了他的预想和蜀中的战略考量。

“君侯…意下如何?”李恢深吸一口气,问道。

关羽没有立刻回答,他走回座位,缓缓坐下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青龙偃月刀的刀柄,那冰冷的触感让他心绪稍定。“某与陈明远,有北伐之盟,虽名客卿,实受其恩。东关之战,将士用命,方保城池不失。若此时弃之而去,岂非不义?”

李恢急道:“君侯!王上与您乃结义兄弟,血脉相连,情逾骨肉!您在江东,名为客卿,实为人质,此天下皆知!王上每每思之,寝食难安!如今您病体缠身,正该回归故土,与王上、翼德将军共享天伦,此乃人伦大义,何来不义之说?至于北伐之盟,乃势之使然,岂能因一盟约而断兄弟之情?”

这番话,同样击中了关羽的心坎。他何尝不思念大哥刘备,不怀念与三弟张飞纵马沙场的岁月?只是他一生傲骨,不愿背负“背信弃义”之名离开。

“陈明远信中言,若某愿归,他将亲自安排,以王侯之礼相送,并公告天下,言明乃体恤某之年迈病躯,全其兄弟之义,绝非江东驱赶或蜀中索要。”关羽缓缓道,“如此,可保双方颜面,亦不损北伐盟约之名。”

李恢闻言,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消散了。陈暮考虑之周详,姿态之磊落,让他这个对手也不得不心生敬佩。他起身,对着关羽深深一揖:“若果真如此,陈镇南真乃信义君子!君侯,此乃天赐良机啊!王上若知君侯得以体面归国,不知该何等欣喜!”

关羽看着激动不已的李恢,又想到陈暮信中的恳切,心中天秤终于倾斜。他闭上眼,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,沉声道:“好。那便…有劳德昂回复汉中王与孔明,便说…关羽,愿归。”

当关羽的决定通过密信传回建业时,陈暮沉默了许久。他站在巨大的舆图前,目光久久停留在东关的位置。放关羽归蜀,意味着失去一柄足以震慑北方的利刃,江北防线需要重新调整部署,更要直面可能来自西蜀未来的不确定性。

然而,他心中并无太多悔意与算计,反而有一种奇异的轻松与释然。他陈明远起于微末,能有今日,靠的不仅是权谋,更有几分乱世中难得的真诚与气度。对关羽,他自问仁至义尽。如今放手,既是成全关羽的兄弟之情,也是彰显他江东的气度,更是…为未来可能与西蜀的关系,留下一个善缘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“拟令。”陈暮转身,对徐庶道,“以镇南大将军府名义,公告各方:前将军、汉寿亭侯关羽,因多年征战,旧伤复发,体魄不适,不宜再领军征伐。念其功勋卓着,且与汉中王刘备乃结义兄弟,情谊深重。本督体恤其情,决意以王侯之礼,派重兵护送关将军返回益州,颐养天年,以全其兄弟之义,亦显我江东与邻为善之心。北伐之盟,依然有效,望两国永结盟好,共讨国贼!”

命令一出,建业震动,随即消息如同插上翅膀,飞向四面八方。

陈暮亲自赶往江陵。在关羽养病的别院,两位乱世枭雄再次会面。

没有剑拔弩张,没有虚与委蛇。陈暮执弟子礼,恭敬地向关羽行了一礼:“云长兄,一别经年,不想是在此情此景下重逢。兄之病体,暮心甚忧。”

关羽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年轻许多,却已是一方雄主的男子,心中亦是感慨万千。他挣扎欲起,被陈暮快步上前按住。

“明远…何须如此。”关羽叹道,“是某…辜负了你的信任与重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