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8章 山越烽烟

魏砥 柯哀的罐头 2340 字 2天前

---

此时初夏,江东的气候已然闷热。然而,比天气更燥热的,是丹阳郡与吴郡交界处的深山密林。

就在吴公陈暮于建业观星台定下应对之策后不久,一场酝酿已久的叛乱,如同积蓄了足够力量的火山,猛然喷发。被曹魏细作以重金、官爵煽动的山越宗帅彭材、李玉,联合了周边大小数十个部落,聚众数万,号称十万,突然杀出山林,猛扑向富庶的丹阳郡腹地。

叛军兵分两路:一路由彭材率领,直扑丹阳郡治宛陵;另一路由李玉指挥,沿着水路,企图劫掠吴郡西部,威胁建业侧翼。他们熟悉地形,行动迅捷,且多年与官府对抗,悍勇异常。所过之处,焚烧坞堡,攻打县城,掳掠人口财物,一时间,丹阳郡烽烟四起,告急文书如同雪片般飞向建业。

镇东将军、负责江东腹地及山越事务的贺齐,在接到第一份急报时,正因侄儿贺景被陆逊责罚之事心中郁结。他勐地一拳砸在桉上,震得茶杯跳动。

“好个司马懿!好个山越猢狲!真当我贺齐提不动刀了么?!”他眼中怒火燃烧,这怒火,既是对叛军的,也夹杂着对江北那位年轻都督的不满。在他看来,若非陆逊在江北一味强硬,触怒诸多将门,或许魏人的离间也不会如此轻易点燃山越的野心。

但贺齐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,深知轻重缓急。私人怨愤暂且压下,国事为重。他立即擂鼓聚将,升帐议事。

“叛军势大,且蓄谋已久,不可轻视。”贺齐指着地图,声音沉毅,“宛陵城坚,短期无忧。然叛军若流窜各县,荼毒百姓,则损失巨大。我军当以雷霆之势,分进合击,速战速决!”

他迅速下达军令:

“命丹阳都尉率本部兵马,并征调各县兵、乡勇,依托城寨,坚守要点,迟滞叛军攻势,保护百姓!”

“调集驻扎吴郡、会稽的机动兵马,由本将亲自统领,即刻开赴丹阳!”

“另,发文至庐陵、豫章,命其戒备,防止山越残部趁乱呼应!”

“还有,”贺齐顿了顿,补充道,“速派快马,将此处军情急报建业,并……通报江北陆都督,请其留意魏军动向,以防曹丕趁火打劫!”

一道道命令传出,整个江东的战争机器开始高效运转。贺齐麾下的精锐迅速集结,这位以平定山越起家的老将,再次展现了他对付山地作战的丰富经验。他深知,对付这些依仗地利的叛军,不能单纯硬碰硬,需以正合,以奇胜。

与此同时,建业的吴公宫也收到了紧急军报。

“主公,贺齐将军已发兵平叛。”徐庶汇报道,“然此次山越叛乱,规模远超以往,且组织性更强,背后必有魏国大力支持。贺将军虽善战,恐亦需时日。”

陈暮面色平静,眼中却寒光闪烁:“果然来了。司马懿是想让孤后院起火,无法专心经营江北。告诉贺齐,孤予他全权,要钱粮给钱粮,要兵员调兵员,务必以最快速度,将叛乱扑灭于丹阳境内,绝不容其蔓延!”

他沉吟片刻,又道:“另,传令给文聘,水军加强江面巡逻,特别是建业至京口段,严防魏军细作或小股部队渗透。再令历阳黄忠,提高戒备,警惕合肥李典异动。”

“诺!”

几乎就在江东烽烟乍起的同时,荆南的平静也被一丝不和谐的波澜打破。

荆州都督赵云坐镇江陵,日常除了处理军务、安抚地方,便是教导公子陈砥。陈砥年虽幼冲,但经历筑阳之谋后,越发沉稳,对军政事务的理解也日益深刻,令赵云颇感欣慰。

然而,西面来自蜀汉方向的压力,却无声无息地增加了几分。

驻守秭归、负责与蜀汉宜都郡接壤的吴军将领察觉,近期蜀军的巡哨频率明显增加,哨探的范围也更深入吴军控制区。虽然双方并未发生直接冲突,但这种带有挑衅意味的举动,引起了吴军基层将士的不满。

“都督,蜀军欺人太甚!他们的游骑昨日竟越过界碑十里,窥探我营寨布置!”一名裨将愤愤不平地向赵云报告。

赵云神色不变,看向一旁若有所思的陈砥:“公子以为如何?”

陈砥略一思索,答道:“赵叔,蜀军此举,绝非无意。费祎观礼归去,诸葛亮已知我江东气象,心生警惕。李严镇守边境,素有争功之心,此举或是试探,或是想故意激怒我军,制造事端,以便向成都渲染我‘咄咄逼人’之态。小侄以为,当严令各部,坚守防区,加强警戒,但对蜀军挑衅,暂不升级应对,避免落入圈套。同时,可将此事快马报于父公知晓。”

赵云眼中露出赞许之色:“公子所言,正合我意。诸葛亮用李严,是柄双刃剑。李严急于立功,或会行险,但我等不可随之起舞。” 他随即对那裨将下令,“传令各营,没有我的将令,严禁任何人越境与蜀军冲突。加强对蜀军动向的监视,记录其每一次越界行为,详报于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