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东的僵持,早已不再是刀枪相对的静默。
邓祖禹大营,这座曾经壁垒森严的堡垒,如今从内部开始腐朽、崩塌。
听风撒下的种子——那些揭露将领贪腐的铁证,如同最致命的瘟疫,已经彻底污染了军营赖以生存的空气。
士兵们的眼神变了,不再是麻木的顺从,也不是单纯的愤怒,而是一种掺杂着鄙夷、绝望和某种冰冷计算的疏离。
当军官走过时,迎接他们的不再是下意识的低头,而是毫不掩饰的、刀子般的审视目光,窃窃私语变成了公开的冷笑和指桑骂槐的嘲讽。
就在这绝望与怨毒疯狂滋长的土壤上,听风精心准备的第三波攻心之策,如同无声的春雨,悄然渗透。
某个清晨,负责打扫营区外围的士兵,在草丛里、树杈上,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纸片。
捡起来一看,上面用粗劣但清晰的印刷体写着:
“张家军募兵令:月饷二两,三餐管饱!杀敌立功,升官发财!军规严明,赏罚分明!不克饷,不虐卒!投诚者,既往不咎,按张家军士卒待遇!”
下面还印着几个模糊的图案:堆积的银锭,热气腾腾的饭菜,士兵欢笑的场景。
这些传单被迅速藏匿、传阅,在士兵们手中摩擦得起了毛边。
每一个字,每一幅图,都像烧红的烙铁,烫在他们渴望温饱和尊严的心上。
张家军的待遇,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传言,而是近在咫尺、看得见、闻得着的诱惑!
它像一把锋利的钩子,死死勾住了每一个明军士卒心中最原始的渴望——吃饱饭,拿足饷,活得有尊严!
邓祖禹并非没有察觉,他坐在中军大帐,听着亲兵汇报营中关于张家军待遇的议论越来越公开,越来越肆无忌惮,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脊背升起。
他知道,军心,正在以一种无法阻挡的势头,向河对岸滑去。他必须做点什么!哪怕只是徒劳的挣扎!
他再次下令,严查贪腐!这一次,他亲自坐镇,调集了自己的亲信幕僚和亲兵队,避开那些盘根错节的利益网,试图揪出几个真正的蠹虫来杀一儆百,挽回些许人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