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夏王鼎立成都的消息,瞬间传遍了川蜀的每个角落。
新朝初建,百废待兴,然而最牵动各方神经的,无疑是那即将组建、执掌国政的六部。
悦来茶楼,二楼雅间,此刻坐满了人,受邀前来的皆是蜀中颇具影响力的士绅豪族代表。
他们中不少人对张行推行的新政颇有微词,但面对权力核心的重新洗牌,关乎家族百年根基的根本利益,无人能置身事外,更无人敢怠慢。
“诸位,大夏定鼎,六部乃国之柱石,人选如何,想必大王心中已有腹案。
然我等蜀中士绅,世居于此,根深蒂固,这六部堂官之位,总该有我等一席之地吧?总不能全让大王起家的元勋和追随起家的降官占了去!”
紧接着一个略显急躁的声音响起,“依我看,大王为稳固根基,安蜀中人心。
这六部堂官,大王元勋心腹及陆大人,自然要占其四!
剩下两部,正该由我等蜀中俊杰及归顺官员充任!方显公允,亦能稳固新朝在川蜀之根基!”
“荒谬!”立刻有人拍案反驳,“尔等莫要忘了!大王雄心壮志,日后定要挥师东进,席卷湖广、陕甘,乃至问鼎中原!
届时,打下新的地盘,难道不需要封赏功臣、安置降将、拉拢人心?
若现在就把空出来的几个部堂位置都分给了在座的诸位,日后大王拿什么去赏赐那些新归附的豪杰?拿什么去安抚新降之地的大员?”
这番话如同冷水泼进热油锅,雅间内瞬间炸开了锅。
“此言差矣!蜀地乃大夏根基,根基不稳,何谈东进?现在不笼络蜀中人心,难道等后院起火?”支持4:2方案的富态士绅涨红了脸反驳。
“笑话!大王是靠刀枪打下的江山!那些位置,是留给有功之臣的!是留给未来开疆拓土者的!不是用来笼络蜀中人心的!”瘦削老者阵营的人立刻针锋相对。
雅间内顿时吵作一团,唾沫横飞。
“咳!”
一声清咳,不高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,压下了所有的嘈杂与喧嚣。
众人心头一凛,循声望去。只见主位旁边,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缓缓放下茶盏,正是刘时俊(按历史,这个时间他应该挂了,但为了故事进行,我给他写活了)。
这位曾在万历、天启年间历任兵部侍郎、巡抚要职,因直言敢谏得罪阉党而致仕归乡多年的川蜀耆宿,德高望重,在士林中享有极高声誉。
他的出现,让在场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屏息敛声,露出恭敬之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