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1章 新官传闻

两人寒暄了几句,何景明收敛笑容,“不瞒刘兄,我此次回来,一是探望父母,二来……家父不知从何处得知了大夏的医道新政,激动不已,他老人家行医一辈子,最盼的就是天下贫苦之人都能看得起病。

如今大夏有此仁政,他一把年纪了,竟说什么都要为这医道新政出把力,天天追问我,大夏王师何时才能打进凤翔府?”

他顿了顿,继续道:“今天来府上,就是家父想和伯父商讨一下,若大夏将来光复关中,这医道新政该如何具体施行,我们两家又能为此做些什么。

伯父是凤翔府有名的神医,德高望重,家父想听听他的见解。”

刘之勃听着,心中更是复杂,忍不住问道:“景明弟,据我所知,大夏推行均田令,你家那么多上好的田产,恐怕都要被分给那些佃户了,何伯父……他难道就不在意?”

何景明笑了笑,神色颇为豁达:“家父说了,一旦大夏推行新政,清丈田亩,均田之后,家家有田种,谁还愿意来做佃户?

就算大夏网开一面,不分我家的田,到时候也雇不到人耕种了,良田也只能荒芜。

何况,家父仔细研究过大夏的新政条文,上面明确写着,对于非巧取豪夺、而是通过正当买卖获得的田产,若田主自愿交出,大夏官府会按照市价进行赎买,并非强行剥夺。

家父觉得,能用这些田产换来的钱,投入到医药事业中,造福更多的人,远比守着那些田地更有意义,所以他并不在乎。”

“大夏新政……竟能如此周全?”刘之勃有些意外,这与他想象中的流寇作风大相径庭。

“刘兄啊,”何景明感慨道,“大夏的新政,很多都出乎你我的意料,它并非一味地打杀抢掠,而是有一套完整的章法。

除了那些确实罪大恶极、为祸地方的士绅豪强和贪官污吏,对于普通的小地主、商人乃至手工业者,大夏的政策并非赶尽杀绝,反而提供了许多新的活路和机会。

你久在外地可能不知,如今关中不少地方的普通百姓,甚至是些小有产者,可都是天天盼着大夏王师能早点打过来呢!”

刘之勃沉默片刻,有些不甘心地问道:“难道……难道这关中大地,就再也没有愿意为大明守节之士了吗?”

他又想起了文天祥,声音带着一丝悲怆,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!景明弟,莫非这丹心,如今都已不值钱了么?那你呢?你的意思又如何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