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章 明末四公子

尽管他不断提醒,但包括秦翼明在内的多数湖广将领,内心深处依然未能真正正视大夏这个对手。

他们习惯于用剿灭境内流寇的经验来衡量一切敌人,认为那些曾经败于大夏的明军将领,不过是无能之辈。

即便他方孔炤本人,虽以清廉干练着称,在平定湖广内部动乱中也展现过军事才能,但此刻他的判断和应对,与许多大明官员一样,依然带着某种朝廷正统的惯性思维,潜意识里仍觉得这伪夏不过是疥癣之疾,只要调度得当,官兵用命,不难敉平。

这种弥漫在湖广明军高层的轻敌情绪,与北方前线传来的那些血淋淋的教训,形成了尖锐而危险的对比。

随后为了保险起见,方孔炤又安排武昌总兵、黄州总兵于归州做预备队。

此后,又同一众总兵做好具体安排后,他才放下心来。

送走一众总兵,略显空荡的议事厅内,方孔炤才得以暂时卸下肩头的重压,缓缓坐回主位,端起早已微凉的茶盏,试图用那苦涩的茶水平复纷乱的心绪。

他对自己方才的部署虽不敢说万无一失,但也自觉考虑周全,分兵把守,预留援军,已是眼下能做出的最佳应对。

然而,他刚呷了一口茶,便见后堂帷幔微动,一个身着青衫、眉目间带着几分书卷气与超越年龄沉静的青年走了出来。

此人正是方孔炤之子,年方弱冠却已名动江左的方以智(注:方以智,明末着名思想家、科学家,学识渊博,涉猎经史、天文、地理、生物、物理、医药、音韵等诸多领域,为明末四公子之一)。

他自幼受父亲开明思想影响,不仅精研传统典籍,更对西学乃至各地奇闻轶事抱有浓厚兴趣,视野远比寻常士子开阔。

“父亲,”方以智行了一礼,眉头微蹙,直言不讳道:“孩儿觉得,您方才的部署,恐怕仍有不妥之处。”

方孔炤放下茶盏,略显诧异地看着儿子:“哦?以智,你为何觉得不妥?伪夏分两路来犯,我亦分兵应对,郧阳、夔州两路皆派重兵,更有武昌、黄州总兵作为战略预备队驻扎归州,可随时支援南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