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芒山,又称邙山,位于洛阳城北,地势起伏,林木葱郁,是帝王陵寝聚集之地,平日里除了守陵的官兵和偶尔的祭扫队伍,人迹罕至。

选择这里秘密会面,是刘辩深思熟虑的结果。这里足够偏僻,不易被察觉,而且有现成的、相对独立的守陵卫所建筑可以借用,方便清场和保密。

两天后的午后,一场看似普通的“皇帝谒陵”仪式在这里举行。理由很充分——新帝登基,谒拜先帝陵寝,祈求保佑,合情合理。

大将军何进虽然觉得有点突然,但也没理由反对,只是加派了大量的“护卫”随行,将整个谒陵区域围得水泄不通。

刘辩穿着庄重的祭服,在一众大臣和侍卫的簇拥下,完成了公开的谒陵仪式。

整个过程,他表现得如同一个标准的、略显拘谨和悲伤的少年天子,符合所有人对他的预期。

仪式结束后,按照预定流程,皇帝需要在陵园旁的卫所偏殿稍作休息,用些茶点,然后再起驾回宫。

就在这休息的间隙,计划开始了。

刘辩以“需要静心缅怀先帝,不喜打扰”为由,让大部分随行官员和侍卫都在殿外等候,只留下了李青和几个绝对可靠(何进认为)的心腹侍卫在殿内伺候。

偏殿之内,早已有人等候。

丁原,字建阳,并州刺史,执金吾。他大约五十岁年纪,身材不算特别高大,但很结实,面容粗犷,皮肤黝黑,带着常年军旅生涯留下的风霜痕迹,一双眼睛锐利有神,此刻却充满了惊疑、困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。

他接到那个小宦官穆顺传来的、堪称石破天惊的密讯时,第一反应是不敢置信,甚至怀疑是陷阱。

皇帝竟然要秘密召见他?还是在北芒山这种地方?

要知道,他现在名义上可是应大将军何进之召,带兵前来“拱卫京师”的!

但传讯宦官出示的皇帝信物(另一块玉佩)和那番“关乎大汉国运与你之前程”的话,又让他心头狂跳,无法完全拒绝。

他出身寒微,能爬到今天这个位置,除了军功,也需要政治投机和冒险。

皇帝虽然年幼,但毕竟是正统天子,万一……

于是,他借口提前勘察谒陵路线安保,带着少数亲兵提前到了北芒山,然后按照指示,悄悄潜入了这处偏殿的暗室等候。

整个过程,他的心都提着,生怕下一秒就冲进来何进的刀斧手。

当暗室的门被推开,穿着黑色斗篷(在殿内换上的)、遮掩了面容的皇帝在唯一的心腹宦官李青陪同下走进来时,丁原的心脏几乎跳到了嗓子眼。

他连忙上前,单膝跪地,抱拳行礼,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干涩:“臣……并州刺史丁原,叩见陛下!陛下万岁!”他不敢高声。

刘辩深吸一口气,努力让自己看起来镇定。他抬手虚扶:“丁爱卿平身。情况特殊,不必多礼。”

丁原站起身,借着从门缝透入的微弱光线,偷偷打量着小皇帝。

脸色有些苍白,眼神却异常明亮和……坚定?完全不像一个十四岁少年该有的眼神,更不像传闻中那般怯懦。

“丁爱卿可知,朕为何要冒此奇险,在此地密见於你?”刘辩开门见山,时间紧迫,容不得废话。

丁原心中一凛,谨慎地回答:“臣……愚钝,请陛下明示。”他不敢胡乱猜测。

刘辩盯着他的眼睛,缓缓道:“大将军听信袁绍等人之言,已发出密令,召你与河东董卓,率兵入京。此事,你可知晓?”

丁原犹豫了一下,点头:“臣……已接到大将军钧令。”他心里嘀咕,皇帝既然知道,为何还如此秘密找他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