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辩的“流言计”和穆顺的“拖延计”双管齐下,确实取得了显着成效。

董卓的西凉大军如同陷入泥潭,前行缓慢,军心浮动,被地方官员和无形流言构筑的壁垒死死拖在通往洛阳的道路上。

洛阳城内,似乎赢得了一段难得的喘息之机。

吕布的五千并州铁骑驻扎北门外,军容严整,每日操练,喊杀声震天,既是一种威慑,也让何进觉得腰杆硬了不少,对董卓的担忧似乎减轻了一些。

他甚至开始觉得,有小皇帝“偶尔”出的“好主意”,有袁绍兄弟掌管部分权力,有吕布这样的猛将听令,局面似乎正在向好的一面发展。

不过,在这看似平静的表面之下,暗流从未停止涌动。

一双锐利而多疑的眼睛,始终冷静地观察着这一切,尤其是那位深居宫中、却屡有“惊人之语”的少年天子。

这双眼睛的主人,正是新任司隶校尉——袁绍。

袁绍的府邸书房内,灯烛摇曳。

他并未因获得司隶校尉的实权而志得意满,反而眉头紧锁,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。谋士许攸坐在下首,同样面色凝重。

“子远,”袁绍缓缓开口,打破了沉默,“近日之事,你怎么看?”

许攸捋了捋胡须,眼中闪烁着精明算计的光芒:“本初兄所指,可是关于董卓军中瘟疫的流言,以及其行军莫名受阻之事?”

“不止于此。”袁绍摇了摇头,目光深邃,

“流言起得蹊跷,传播之快,范围之广,绝非偶然。董卓使者频频遭遇‘意外’,拖延至今未能抵达,更是匪夷所思。这一切,都太过‘巧合’了。”

许攸阴恻恻地一笑:“本初兄是怀疑……背后有人操控?”